时隔3年再听The Cinematics

很久之前看这个组合的现场表演,非常喜欢,今天意外在虾米上面发现他们的音乐,再次听来,还是很不错。

http://www.xiami.com/widget/680596_2290027/singlePlayer.swf

Posted in 看看侃侃, Music,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重税治国时代的来临

北大政治学者:重税治国时代的来临 刘军宁

刘军宁

甲:我主张苏联应该放弃一党独大,实行多党制。

乙:我赞同多党制民主,但是坚决反对在苏联实行多党制。

甲:为什么我们苏联不能搞多党制?

乙:你开什么玩笑?一个党我们都养不起了!

——前苏联笑话

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要合理调 整收入分配关系,说这是群众呼声最强烈、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谁来调整,当然是政府来调整。如何调整?把财富从一部分人的口袋挪到另一部分人的口袋里。 以什么形式?当然主要以税收的形式。所以,可以预计,纳税人的税负将进一步爆发式地增长。

从月亮上看,中国人也许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一顶破草帽居然有几十顶大盖帽跟着伺候;中国人也许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因为中国人均占有的公仆名列世界前 茅。凯迪网上的一份资料透露。山东东营一个小小地方共235个部门,还不包括未列入的非公开机构和遗漏。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持续努力,每五年一次 的机构改革,把一个县级政府的机构由几十个精简成几百个了。最近中共国税总局局长撰文称,目前中国约30%的宏观税负还无法满足公共支出需求,今后十年中 国税收占GDP比重还将继续上升。这意味,还将有更多的公仆走上岗位,还要有更多的民脂民膏供公仆开销。难道这还不足说明以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呢? 再说,如果中国每个人都是公务员,中国不就是世界上就业率最高的国家了吗?

可是,从地球上看,中国人税负几乎是世界上最重的,而且重量还在快速增加。现在,每出现一个社会问题,统治者就新增一项税收。房价高?房产税!污染? 环保税!堵车?拥堵费!缺电?加电费!股价高?印花税!统治者的信条是,税收是万能的。有什么难题,那就开征什么税。中国是个官僚主义作风极其严重的国 家。公民办件小事,都不知要盖多少公章,跑多少次衙门。但是,开征新税却是程序上最容易的事情。新税出台,根本不用跟纳税人商量,连”橡皮图章”都懒得 盖。财政部税务局一纸通知,新税就开征了,旧税就加重了,政府就可以从纳税人口袋里掏钱了。一道道已经出台和正在酝酿的新税都在向世界宣布,中国的重税时 代已经来临!

政府是什么神秘的机构,有这 么大的特权?在我看来,政府没有任何神秘之处,公民作为纳税人与政府(官员)作为公仆之间是主仆关系。政府为纳税人服务, 就像保姆为主人服务。仆人是家政人员,公务员、官员是国政人员,都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政府官员不是父母官,纳税人倒是千真万确的官父母。从这个意义 讲,纳税人是政府及其官员的真正衣食父母。

议会首先是议税的地方。不议税的立法机关就不是议会,也不是真正的立法机关。大家就征多少税办多少事讨价还价。这是议会最初的意思。代表纳税人的议员 责任重大,故不能由公仆来指定,而是要由公民通过公平、自由、公正的选举产生。公民及其代议士要牢牢地把劳务的雇佣和定价权掌控在自己手中。不能由保姆来 决定如何花主人的钱,包括保姆的工资。同理,不能由公仆来决定征多少税,给自己发多少工资。

劳务市场和议会的存在都是有人性依据的: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钱随便让别人花,没有人有权利随便花别人的钱。现代文明社会是一个由不分高低贵贱的全体纳 税人结合而成的纳税人共同体。政府的征税决定应当得到被征者的同意。公民应当享有税赋立法的参与权。原则上立法机关制定出台每一项税收法律,都要由纳税人 的代表来审议,都要在媒体中进行公开讨论。就是说,没有纳税人代表参与制定税法,没有公众自由讨论,就不纳税。税,不仅在于征多征少,而且更在于征税是否 得到纳税人及其代表的同意,税收的用途是否经过审议与批准,税款的支出是否受到监督。否则,多征一分钱,乱花一分钱都是不应该的。

官员们花的钱是课征来的,当然就不像老百姓那样珍惜,使用的效率肯定也低。这是人性使然。如果官员花钱比老百姓还仔细,那计划经济肯定比市场经济优 越。所以,对于政府,一是决不能让它从事任何生产活动,决不能有官办企业,二是像对待孩子的零花钱一样,一定要对其支出从严控制。

在我看来,服务性政府的口号中藏有很大的陷阱。它为多征税提供了冠冕堂皇的借口。因为,保姆干的活必须受到主人的委托。要不然的话,保姆干什么活都跟 主人要钱,洗煤球也要领报酬,主人就养不起这样的保姆。主人不能让保姆决定她该干什么活、干多少活。所以政府并不是服务越多越好,公仆越多越好。政府的任 务是把受到委托的服务以最小的成本做好了,它就是好政府。服务越少的政府也越容易监督。政府越大,办事越多,越难监督。税收多不是政绩,而是相反。可是这 样的事却常常被堂而皇之地写入了公仆的业绩清单。

大政府的坏处在于把财富以政府多提供服务的名义从民间转移到政府手中。政府的一切作为,都要靠税赋来支撑。政府要干的事越多,势必征的税越多。可是, 财富放在民间比放在政府手里要更有效率。苛政的政治哲学是:再穷不能穷政府,再富不能富百姓。我的看法是,再富不能富政府,再穷不能穷百姓。我担心公仆更 容易被惯坏。再说,那些财富本来就是老百姓的。

要让老百姓心甘情愿地纳税,起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有议税代表;二是有退税政策,税收多了要退还。三是食税者收入公开,主人当然有权知道全职保姆的工资单和收入来源。如果这三个条件到位了,纳税人再拒绝缴税,那就没有道理了。否则,要公民纳税的理由就不成立。

反过来看,如果纳税人看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形象工程、恶俗而豪华的税务大楼,再看到一辆又一辆挂着公家车牌的豪华轿车的时候,能确定那些坐在豪华舒适 环境中办公兼办私的官员们心里会惦记着纳税人吗?看看那些官僚不可一世的表情、对纳税人不屑一顾的眼神,什么答案就都有了。若你是主人,你看到你家的仆人 这样,你怎么想?你还肯纳税吗?对纳税人来说,最坏的情形是纳了税,自己没有得到相应的服务,反而要饱受苛政之灾。只有食税者把纳税人的利益摆在自己的利 益之上,通过限制执政者的权力,实行有限政府,由纳税人及其代表来议税、定税,公民的生命价值和尊严才能得到珍惜,财产才能得到保护。(刘军宁 新浪博客)

Posted in 一只羊=两把斧头 | 2 Comments

胡温这些年:实业之死

实业之死:企业家玩圈钱游戏 产业资本挪移热炒VC/PE
http://www.pedaily.cn/Item/199625.aspx
2010-11-02 09:23:49《商 界》彭靖 白灵 李彤 周文明 唐雪娟

关键字 : 实业,企业家,圈钱游戏,产业资本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最近几 年来,我们的工业增速正在逐步放缓,这是不是意味着
,那曾经无比辉煌的“中国制造”已经穷途末路?有一天,我们可能会蓦然发现,我们
已经与自己的苹果、西 门子、松下擦肩而过,而诞生中国的乔布斯与稻盛和夫,更将
成为无稽之谈……如果实业家都热衷于赚快钱,中国的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要从何
而来?建筑在流 沙上的高楼大厦,又能扛住几级地震几次风暴?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最近几年来, 我们的工业增速正在逐步放缓,这是不是意味着
,那曾经无比辉煌的“中国制造”已经穷途末路?
有一天,我们可能会蓦然发现, 我们已经与自己的苹果、西门子、松下擦肩而过
,而诞生中国的乔布斯与稻盛和夫,更将成为无稽之谈……如果实业家都热衷于赚快钱
,中国的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 品牌要从何而来?建筑在流沙上的高楼大厦,又能扛住
几级地震几次风暴?
实业家的圈钱游戏
也许我们不应当去责怪企业家们 的浮躁心态。
苏泊尔卖与老外、雅戈尔涉足房 地产开发、联想转向PE、创业板公司高管集体辞
职套现……当人们曾经引以为豪的“中国制造”接连易 手,当那些中国实业的代表频
繁“不务正业”,当企业上市堕落成为“圈钱游戏”,当“实业报国”这个昔日鼓舞无
数中国人的词汇不断被创业者们抛诸脑后,相信 每个人的内心都 会泛起一丝苦涩与无
奈。
毕竟一点一滴的积累、滚雪球式 的发展、经年累月地赚辛苦钱,让任何实业家都
难以忍受,于是,做实业的人总是处于一种焦虑无力的状态之中。而多年以来积累下的
实业“瓶颈”,又让我们不得 不正视中国实业目前的尴尬处境。
另一边,实业家们眼前的诱惑却 在不断放大:中国的资本市场风起云涌,投资机
会不断涌现。资本天然的逐利性,使得实业家们利用“钱能生钱”来赚快钱、赚大钱,
几乎是一种完全合乎理性的选 择。
然而,当实业家们让“圈钱”成 为最高行动准则,曾经鼓舞人心的梦想也逐渐走
向了凋零。
从当初豪情万丈的实业报国,到 如今纷纷萌生退意、黯然离场,这种江河日下的
低迷景象,却与中国经济的实际需要产生了极大落差。事实上,在这个中国产业经济面
临转型升级的重大时刻,在这 个内需外贸都亟待提升的关键节点,更需要实业家们披
荆斩棘、全力以赴。但我们看到的是,实业依旧弱小。而没有实体 的支撑,资本市场
不过是一场数字游戏。
的确,中国企业再一次站在了风 云际会的当口,投机之风却愈演愈烈。随之而来
的资产泡沫化隐忧,以及中国实业随时可能面临的大萧条,带来一种“过把瘾就死”的
恐惧。
这是一种冰与火的煎熬。实业、 资本?投资、投机?无疑是两难的选择。那么,
在这一次的大转型当中,中国实业究竟该何去何从?
我们为什么需要实业?因为只有 实体经济才能增加社会总财富。郎咸平认为,真
正拉动经济往上走的只能是靠实体经济。
聚焦浙江实业转型
什么是实业?对实业的定义五花 八门,但是只有能够增加社会总财富的产业才叫
实业。而虚拟经济只是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但是30年改革开放至今,游资以及游资心态正像流感一样,侵染并且毒害实业。堪
称民营实业样本区域的浙江,就是一个 最典型的案例。
尴尬的实业家
“缺钱”,当记者询问一位浙江 服装老板近况的时候,他回答得很干脆。
这是一家典型的浙江企业。金融 危机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他想转型做内贸。但是
“做外贸只做工厂,做内贸却要建渠道,到处都差钱”。
一度浙江民营实业之兴,源自活 跃的民间资本。在那个投资渠道缺乏的年代,很
多当下风生水起的浙江民营企业,正是靠着筹措民间资金走上正轨。现在却恰恰相反,
面对其他来钱更多更快的领 域,民资已不再愿意为利润微薄的实业企业铺路。
这位浙江老板最终选择留守外 贸。
2010年上半年经济复苏,外贸业务的又一次井喷似乎给他带来希望。然而与之相对
,尽管销量增幅明显,企业的利 润却持续下降。“以前浙江服装企业总体的平均利润
在15%左右,今年可能连10%都不到,有些只要有1%~2%的利润就肯开工生产,除了劳动
力和原材料等成本上涨和外商压价,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几乎把企业本就不多的利 润
抵消殆尽”。
就连大名鼎鼎的奥康鞋业,“一 双卖20~30美元的皮鞋,以前能赚4~6美元,现
在却只有2~3美元,如果是给国际大牌贴牌加工,一双鞋只能赚0.8美元左右”。
这就是当下仍在苦苦坚守实业的 浙江企业面临的现实困境。一方面试图转型升级
,但是缺钱,往往转型不成,到最后又开始拼成本。为此,很多浙江老板都把工厂迁往
了产业成本更低的印度、越南 等地。
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空 间一再压缩,又进一步导致企业实业投资意愿减
弱。据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统计,2009年9月,温州市工业投资仅完成135.55亿元
,同比下 降10.4%,已经持续14个月处于负增长 态势。
最能反映工业景气程度的是温州 市厂房出租价格,从2007年最高时候的25元/平方
米一路下降,目前已经跌至个位数——与疯涨的商业地价形成了鲜明对比。
产业资本大挪移
事实上,风起云涌的“炒房团”、“炒煤团”、“炒棉团”……相对近万亿的浙江
民资,曾经只是个例。一向务实的浙江商人,原本只是寄望于投资成功 后能够反哺实
业。但是面对愈加严峻的实业经营环境和愈加快捷高效的投资收益,实业家们何去何从?
从实业转做投资,无疑是一个更“科学”更“经济”的选择。
一类老板“两头兼顾”,实业在做,资本也在投。金融危机之后,浙江一带几乎所
有的制造业企业都在收缩规模。剩下来的资金,楼市是第一大去处。在 房价大涨带动
下,制造业企业投资房地产收益颇丰,最著名的当属雅戈尔,其投资收益甚至超过主业
——这就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驱动。
其二,“不在楼市,就在股市”。2009年1~10月,温州市证券交易总额为9207.61
亿元,同 比增长66.67%;温州市新增开户数 66536户, 同比增长17.91%。据说不少温
州老板是用麻袋一袋一袋扛着钱去营业部开户的,甚至因为开户的人 太多,要开户还
得找人“走后门”。
除此之外,这类老板甚至把企业作为融资平台,变成自己另一条生财之道。浙江老
板谢谊(化名),因为公司现金流好,能找到担保企业,很容易拿到银 行3000万元以
下的贷款。他就把这部分贷出来的钱再增加几分利息,转借给急需资金的企业。“规
模不大,但是一次也能赚个一两百万,比一分一厘辛苦做企业强多了”。
另一类老板则是完全转战投资。把苏泊尔做到国内行业第一,全球产量第四的苏增
福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07年 底,他将苏泊尔卖给外资,套现二十多亿元,随后在浙
江投资了一个岛,准备开发房地产和码头,“盈利前景大大好过生产压力锅,而且很轻
松”。
不谋而合的是,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称温州有20%左右的企业减产甚至
关闭,而 且都属于自主自愿。那么他们手中原来的资本怎么办?
浙江民间投资联盟因此有愈演愈烈之势。除了成规模的知名民营企业联合而成的民
间投资联盟,诸如中瑞财团、中驰财团,更多的是以普通商人联合发 起、以热钱为主
要资本的草根投资团。他们被冠之以“慈溪文物团”、“丽水水电团”、“温州炒车团
”、“浙江商标团”、“温州棉花团”、“永康造房团”等数 十种称号,在全国各地
兴风作浪。其中仅以投资文物为生的投资团就数以千计,而投入的资金,光宁波、慈溪
两地就可能至少有几十亿元。
很显然,当制造业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差,或许还有一部分产业资本通过产业升级或
搬迁工厂的方式继续保留在制造产业里,另一部分产业资本却开始脱离 产业,流转于
回报更高的领域,而且很可能“未来几年内,产业资本脱离产业的脚步还会加快”。
乱相
2009年8月,针对企业主大量 投资房产矿产,实业投资却基本为零的尴尬状况,浙
江省发改委曾召集省内制造业企业代表,表示只要企业肯增加实业投资,政府将在税收
政策上予以优惠——可惜 应者寥寥。
尽管过去一年中,善于逐利的浙江民资遭遇空前危机——折戟海外市场;受困山西
省煤炭整合的“国进民退”;股市疲软;楼市低迷……但是它们仍在不 停寻找高风险
、高回报的投资机会。
“现在玩PE(私募股权投资)/VC(风 险投资)成了新时尚”,一位温州炒房团的
资深成员坦言,“股权投资这事,看着高深,事实上无非也就是股权交易获取差价,这
里所要承受的风险也并不是特别 大。”
一语中的。像他这样把资金转投至PE/VC的浙江人并不在少数,看似扶持实业企业
,然而 最终目的还是逐利。
除此之外,浙江民资“抄底”矿藏的第二波已经成形。不少投资者从2010年年初即
开始押 注有色金属市场,囤积居奇,实力雄厚的企业家甚至买下矿山,坐等升值,“
这种投机收益完全不亚于对房地产的投机”。
备受浙江民资追捧的还有黄金市场和商业地产市场。“投入上百万买黄金的大有人
在”。商业地产同样火爆,有人一次性购进了上海浦东2000多平方 米的写字楼;有人
在迅速处理了上海多套住房后,与40多 名亲友购进了200多个沿街店铺……因为“房价
受调控了,主要是针对住宅,商业地产基本没受影 响”。
无须讳言,实业家是现实主义者,投资家则是机会主义者,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内
在驱动。当实业家开始转做投资,当浙江民资已经习惯快进快出,追求 高额回报,回
报周期长而又利润微薄的实业经济,究竟对他们还有多大吸引力?
如果说四处逐利的浙江民资是区域实业家转做投资的风向标,那些曾被看作国内实
业企业典范的著名企业和企业家们,他们的悄然转型,无疑是更为危险 的信号。
那些“不务正业”的企业和企业家们
这是一个实业家变身投资家的大转型时代。
国资委勒令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无疑是2010年 上半年的重磅消息。然而时隔半
年,此消息却再无下文。央企为什么恋战房地产?一连串简单的数据就足以揭晓答案:
2009年, 房地产开发业务的营业收入仅占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营业收入的9%左右,
却因为其高达22%的平均利润率,贡献了中国建筑 工程总公司48%的 营业利润——这绝
非特例。房地产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高风险投资区域。高风险自然有高利润。
无利不起早。事实上,不只央企,那些曾被看作国内实业企业典范的著名企业和企
业家们,他们都在干些什么?他们在自己曾经主业的光鲜外表下,已然 开始闪转腾挪
,暗暗布局投资领域——这些非主业投资在有的企业中占据的份额,甚至已经远远超过
了原来的主业。
样本一:家电巨头抢滩房地产
典型案例:格力、美的、海尔
格力本是一心一意做实业的绝好案例。资本暴富大势下,单纯“卖空调”很容易心
情浮躁。但董明珠二十年如一日坚持“工业精神”,“格力是用自己的 产品创造效益
,这个虽然来得慢,但作为制造业,必须静下心来,我不会去搞资本运作。”
四年后再看这句话,却有些别样的味道。
2009年11月才完成借壳上市 的格力地产,2010年8月发布中报显示, 其营业收入
超过5亿元,比上年增长913.5%—— 足足翻了9倍!进军地产业不足一年,格力地产就
成为格力集团三大产业结构中当之无愧的一个重要板 块。
为什么口口声声一心一意做空调的格力会去投资地产?
一方面,传统家电企业毛利润5%已经非常惊人,但跟房地产行业35%左右的毛利润
率一比,顿时相形见绌。对比家电业与地产业各家龙头企业的 2009年度业绩可知,格
力、美的、海尔的2009年 净利润,分别为29.13亿元、18.9亿 元和11.49亿元,而龙头
房企的年度净利润,几乎是家电龙头的一倍以上——利差摆在那儿,这是个 巨大的诱
惑。
另一方面,格力现金流稳定,又有一个响当当的品牌,还有长期经营下来跟各个地
方政府的良好关系——这三大资源一结合,看似再高风险的房地产业也 变得风险极低
,格力地产假以时日,或成大器。
但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做实业与做投资目的不同,路径绝对不同。其一,如果
格力仅仅是以一种短跑的姿态去做房地产,那么对把房地产作为主业来 做的实业企业
,会不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会不会扰乱正常的房地产市场?其二,资本的天性就是逐
利,如果作为格力主业的空调利润越来越薄,利润增长几乎靠房 地产业务拉动,格力
会不会反过头来放松甚至放弃做空调,专注地产?倘若如此,从更深层次上说,就意味
着中国轻工业尤其是家电领域一大拳头产品的失语!
这两大拷问,无疑揭示出格力抢滩房地产背后蕴藏的巨大风险。
除了格力,美的、海尔……几乎所有的家电巨头都在房地产领域布下了自己的棋子。
样本二:转型“英雄会”
典型案例:刘永行、刘永好
坊间戏言,当年刘氏兄弟创业时,银行连1000块钱都不肯贷给他们。“君子报仇,
十年不 晚”,十年之后,刘永好就要捣腾出一个股份制银行跟国有银行抢饭碗。
这两兄弟都是内地富豪榜上10年未下榜的“传奇人物”。但是面对实业升级转型的
压力,他 们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刘永行的核心竞争力是低成本。饲料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平均利润低至1%,偏偏刘
永行的东 方希望就能把饲料利润率控制在5%左右。与此同时,2002年, 当饲料行业利
润不断走低,刘永行谋求转型升级,仍然选择了投资实业——生产电解铝。电解铝行业
看似与饲料行业风马牛不相及,但经过刘永行撮合,两者竟然产 生了神奇关联——热
电厂用煤发电,蒸汽是主要的副产品,而刘永行的饲料业务中,赖氨酸是饲料的主要成
分之一,生产赖氨酸必须用到蒸汽。如此一来,刘永行设 计了从铝电复合—电热联产
—赖氨酸—饲料这样一种循环经济的解决方案,大大节省产业联动的成本。
刘永行这种“不务正业”,始终围绕产业链做文章,甚至强行打通产业链形成协同
效应——在试图转型升级的实业企业中堪称难得一见。
相对而言,刘永好就做得很轻松。刘永好最为人称道的是对民生银行的投资。1996
年1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在北京正式挂牌,创始股东刘 永好出任副董事长。若干年后
,这笔投资为他带来数十亿元回报。
不仅如此,1995年兄弟分家之后,刘永行认为“过于宽松的资金容易让人头脑膨胀
,我们 希望用钱最好紧一点,还是花自己的钱比较安心”,因此拒绝上市,而1997年
,刘永好就率领新希望 集团在A股上市。此后十数年,刘永行坦承自己的长项不是做公
关、拿土地,地产业不是自己能干的,面 对诱惑不为所动,而刘永好却在房地产、金
融,甚至天然气和化工能源领域投资颇有斩获。就在最近,刘永好还参与投资了原聚众
传媒创始人虞锋和马云组建的“云 锋基金”。
显然,同样作为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代表,兄弟二人同样历经数次风波而不倒,同样
成功,但是“轻松指数”却截然不同——这似乎给面临转型升级压力的 实业家们,一
个转向投资的“完美”理由。
样本三:创投冲动
典型案例:沈南鹏、邵亦波、雷军、吴鹰
这是一个企业发展史渐渐被融资史覆盖的年代。
一手成就了UT斯达康神话的“小灵通英雄”吴鹰,是被迫“退役”的。人们曾期待
他东山再 起,但是复出之后,他的角色却转变成了和利投资集团(CTC)的资深合伙人。
“四五十岁创业,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你做具体的实业不能综合运用你的资源,
总有一些资源是浪费的”,吴鹰分析说,“但是从投资来讲,同时能做 几个公司,你
何必做一个呢?中国机会这么多,应该有很多很好的机会。”他的理想是再造几个UT斯
达 康。
吴鹰是从企业家中途转身为投资家的典型代表,但这并不意味着中途转身投资家的
,只是那些功败垂成的企业家。
雷军的转型几乎与吴鹰同时。这位金山软件前CEO,在金山整整做了16年,其中耗
费了8年时间运作金山上市。最终他却于金 山香港上市70天后毅然辞职,随后开始在中
关村扮演新角色——天使投资人。据说,当时金山创始人之 一张凯龙曾因此16年来第
一次对雷军大发脾气。
显然,与“吴鹰们”相比,雷军走的是另一条轨迹:依靠实力与勤奋一步步走向高
位,直至担任CEO, 并在巅峰时刻激流勇退。
这似乎让人联想到当下创业板高管的集体辞职套现。
他们或将选择的,是一个近几年异军突起而又充满诱惑的行当——沈南鹏、唐越、
杨镭、张醒生、周鸿祎、邓锋、林欣禾……都是些业内如雷贯耳的名 字。
他们更愿意中途转身为投资家,将自己的资源、经验以及教训,跟后生们分享,让
其少走一些弯路,成就另一个“自己”——这远比等到“退役”后才去 进行有效得多。
有钱了的时候,与其辛辛苦苦打江山,不如另辟蹊径转型投资,桃李满天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这些中国最优秀的企业,正在
试图摆脱实业之心的牵绊,转投到资本运作大军的帐下。让天平倾斜的 砝码是什么?
那些让实业陷入困境的要素,究竟在哪里?
实业之心为何冷却?
这的确是一场实业之心与资本逐利之心的激烈博弈。不幸的是,我们看到的是实业
之心正在逐渐冷却,而资本之心正在汹涌躁动。他们中的代表,无疑正 是那些处于实
业与资本中间地带的上市公司。
力量的天平,正在倾斜。那么,让天平倾斜的砝码是什么?那些让实业陷入困境的
要素,究竟在哪里?
投靠资本的上市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A股上市公司有对外投资行为的有近千家,2009年共计获得投资收
益近千亿。总体来看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大起大落。2008年A股上 市公司投资净收益近2200亿元,2009年 又跌至1000
亿元以下。以雅戈尔为例,由于市场波动造成资产缩水、投资收益减少,2010年上半年
净资产缩水20%,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 了59%;
二是分布不均。对外投资的主力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信证券、西南证券等金
融机构和中石油、长江电力等巨型央企。多数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仅限 于用“闲钱”
打打新股。非金融机构却热衷于对外投资的主要有雅戈尔、复星医药、大众交通、外高
桥等几家;
三是有赔有赚。仅2009年报披露出现亏损的就达140家。 这些是炒股或参与定向增
发造成的、已经“纸里包不住火”的亏损。没有任何地球人知道,暂时能包住的,以及
对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到底有多少潜在亏损。
雅戈尔与复星医药是A股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的“两大金刚”,下面的简表说明了两
家股权投资 与实业规模的情况。
国进民退的艰难处境
民营企业能做到上市这一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公众公司,只要不犯大错暂时没有
生存之忧。但在数百万家民营企业中,能够上市的不及千分之一。多数 民企处境艰难
,甚至丧失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意愿,这与目前社会经济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
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我们感到改革的动力日渐消退。
改革开放是计划经济在国家崩溃边缘的“大撤退”,举国内外对改革的必要性曾经
有过高度共识。今天的中国处于“半计划半市场”的十字路口,是进一 步向市场经济
“转型”还是增强央企“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垄断?双方的僵持,说明当年的共识已然
破裂!
第一道裂痕在普通民众与垄断既得利益集团之间。享用着高油价的民众,难道还得
对“三大石油央企”感恩戴德?第二道则在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之间。 2010年7月22日
,国务院发布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亦称“新36条
”)。第8条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天然气建 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
发领域,与国有石油企业合作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支持民间资本参股建设原油、天然气
、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 在负责推进的部委名单里“国资委”赫然
在列。而国资委的掌门人五年前说“石油、电信、电力等行业不存在垄断”,今天干脆
说“垄断正常”、“垄断有功”,不 是倒退是什么?
从仰融出走华晨,到“铁本”下马;从龚家龙身陷囹圄,到民营航空公司的纷纷“
凋谢”;赢利的民营钢铁公司“日钢”被亏损的国营“山东”强行兼 并;浙江民资在
山西血本无归……民营经济到底有多大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不是发一两个文件就可以
解决的问题。
事情逐步演进为一个又一个“钓鱼工程”。最典型的是山西的煤炭政策。此后地方
政府还要引导浙商投向城市公交、燃气等公用设施,焉知此番不是又一 次“钓鱼”呢?
国有航空公司亏损几百亿可以得到巨额注资,领导层安然无恙,民营航空公司亏损
几千万公司破产、老板入狱。国有企业是在走T台,民营企业是在走钢丝。让央企与民
营进入同一个行业竞争,犹如一个圈里同时养狼和羊。狼不饿的时候,可以给 羊长膘
的机会;狼饿了谁也无心救羊。物伤其类,与狼生活的羊,虽然 暂时没有被吃掉,但
是会很抑郁。
中国已经远离短缺经济,步入过剩经济。民营企业连“被钓鱼”的机会都越来越少
。在“整合资源”、“节能减排”、“产业升级”、“淘汰落后技 术”、“压缩过剩
产能”等旗号下的“国进民退”已是不争的事实。山西的民营煤矿几乎全军覆没,河北
的民营钢铁厂大面积停产。虽然没有人主张完全回到计划经 济时代,但留给私营企业
去干的“活儿”就是解决就业、干脏活累活、应对沃尔玛那样挑剔的客户……再由垄断
国企搜刮、聚敛财富!计划凌驾于市场、市场服务于 计划的格局昭然若揭。民企500强
的利润总和还抵不上中石油和中移动两家!这就是部分人士热衷, 并打算上升为理论
的“中国模式”。
实业之心的消退
市场经济的关键词是“公平”。假如一家从事煤炭物流的民营企业想做大做强,必
须有成本控制能力、要寻求与大的供应商和用户建立固定合作关系。但 大煤矿是国有
的、电厂是国有的、高速公路是国有的、加油站也是国有的。民营企业在和垄断国企打
交道时会深感自己的卑微、弱小和无奈,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无 能为力,还谈什么上
进心、积极性、创造力?
无恒产者无恒心。一旦中国企业家对市场公平没有了信心,实业之心必然会死去。
短期依靠投资获得资本收益,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岁月不饶人,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半数已逾天命之年。竞争环境越来越恶劣,没法惹
的央企、斗下去两败俱伤的业内民企、虎视眈眈的外企。心力憔悴的企 业家想把事业
交给子女,子女却无心无力担此重担;想托付给职业经理人,又怕遇上“小人”;高价
卖给外资,网民不答应……
农民工为了谋生可以忍受艰苦的工作环境,“小白领”为了还房贷也得起早贪黑,
身家几千万上亿的民营企业家图什么?他们中最优秀的人,胸中曾经燃 烧过“做中国
的福特”、“做中国的埃克森”、“做中国的米塔尔”……如果这些梦想破碎,企业像
玻璃瓶子里的苍蝇——有光明没前途,民营企业家再也不是时代 舞台上聚光灯照着的
人物!
实业投资与金融、地产投资的重要区别是变现能力的天壤之别。投资数亿建个生产
基地,想变现时挂“跳楼价”都很难出手。用这些钱置几套房产、拍几 件古董、在二
级市场“吃进”几百万股……相当一些老板已经拉出“收拾行李”随时可以走人的姿态!
从国家层面上说,唯有体制改革,才能最终激荡起推动中国实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谁来拯救实业?
从企业和企业家角度来看,现实环境下,转做投资当然是更明智更理性的选择。但
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实际上,我国政府早已认识到真正拉动经济往上 走的只能是实
体经济,为此也出台了很多扶持实业的政策措施。但,为什么实业依旧疲软?
扶持实业还是国进民退?
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首先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包括4万亿的两年投资
计划,随后 公布的对汽车和钢铁两大行业的调整振兴规划,还有对装备制造、纺织、
船舶、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在扩大内需方面,也有诸如鼓励小排量汽
车的 政策,有家电下乡的政策。货币政策也由从紧转为适度宽 松。而其中最为民资关
注的,就是2010年5月13日出台的“新36条”。从纸面上看,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
实体经济的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2009年持续至今的煤炭资源整合,2010年上半年开始的史无前例的
楼市新政调控,还有2010年8月8日刚刚公布的淘汰落后产能“死亡企业”名单,似 乎
又传递出相反的信号——这是否新“国进民退”时代的到来?
事实上,这反映出国家在政策一致性和连续性上的力不从心。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曾经告诫我们,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须旗
帜鲜明,因为政府的立场是公众形成经济预期的重要因素,如果政府的 立场含混不清
或出尔反尔,公众就无法形成清晰的行为预期,它会导致经济活动的迟疑和混乱,从而
严重损害经济效率。
近二十年以来,每当钢材、水泥、玻璃、纸张供不应求,焦炭不够用,化肥不够撒
时,主管部门就鼓励“投资多元化”,对能耗、污染不闻不问,意在吸 引各路资本投
进来。等国有企业完成产能和技术提升,“清理”就要开始了。“五小”、“新五小”
、“新六小”、“十五小”……无数民营企业被划入“落后产 能”遭到淘汰。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在当今中国经济生活当中绝不少见。
比如地方积极要求经济发展以解决地方的经济问题,增加税收、增加就业,这样就
要求增加投资,结果投资增大了,信贷就跟着增大了。这样又造成一个 结果,产能就
开始过剩了,并且物价上涨。这两个达到一定程度,政府就赶快收紧。一收紧以后,地
方经济困难,又再次循环。
又比如,最近宏观调控主题是节能减排,许多地方政府就“急行军”,在短时间内
强行完成目标。
这种把长期问题与短期问题捆绑在一起的做法,势不能理性把握中国实体经济的根
本。
中国实体经济的根本
中国实体经济的根本是什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才是根本。
出口、消费、投资,这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是我们仍处在二元经济时期——
城乡二元、沿海内地二元、国企民企二元。出口不行了,中国的消费水 平本来就低下
。为什么?因为社会保障体系不行,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等不完善,所以人们要存钱
,钱不敢乱花,所以导致消费不行。
而投资怎么拉动?国有体制改革完成了吗?还没有,行业垄断还没有解除,民资不
敢轻易进入。更重要的是,中国现在正在进入一个大改革阶段,就是城 乡一体化,破
除城乡二元体制,城镇化率45%,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30年之后可以达到75%。在这么
大的国家中,每提高一 个百分点,就意味着两千万农民 要进城。城市要扩大建设,县
城、镇要增加住房,办学校,办医院,搞公共服务设施,在全国范围内,这是多大的建
设规模?又会拉动多大的实业投资?
这意味着唯有体制改革,才能最终激荡起推动中国实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独立于实业之外的资本,固然是空中楼阁;而脱离资本辅助的实业,却也无法快速
发展。唯有以实业促进资本,以资本反哺实业,资与产螺旋演进,才是 不论资本还是
实业的兴盛之道,也不失为政策尴尬层面下,实业家们的自我救赎之道。
复兴VS联想: “资”“产”螺旋演进之道
我们的企业出现种种问题,仅仅是因为企业家们处于实业的困境与资本的诱惑之间
,失去了坚持实业的信心。但事实上,资本与实业并不是一对矛盾体, 两者反而是相
互促进的关系.
当前形势下,怎样给这些资本找到出口,从而形成对实业的助力?复星和联想,这
两个中国的标杆企业可谓是“资”与“产”螺旋演进、相得益彰的范 本。
一、资本运作VS产业整合
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信军曾公开表示,我们支持专业化,复星做的每
个企业都是专业化运营的。比如说复星医药在全行业净资产排第二,上 市的医药类公
司中利润第二。复星对它的历史投资也就是六千万左右,现在从创业到今天,保持了14
年, 每年的复合增长率在37%以上。同样,复地从1998 年 成立以来,全行业排前20名
,上海市排前三。
复星在中国资本市场上驰骋的时候,我们不难看到两个关键词,资本运作和产业整
合。通过不断的扩张、并购,“复星系”进入了钢铁、金融、地产等众 多行业。然而
,复星“不务正业”的同时,并没有因此放弃把每个行业都做成“正业”。
看复星的资本路径:收购上市公司母公司、合作成立联营公司或者以原始法人股的
方式介入,这些方式在复星控股或者参股上市公司里,屡见不鲜。多年 来,复星集团
始终以一种极其敏锐的眼光寻找着合适的产业,“复星系”的急速扩张、瞬间长大,靠
的是实业经营和资本运营两条腿走路。也正是在这不断的扩张、 并购的产业整合中,
形成了复星的核心竞争力。
复星集团的壮大,走的是一条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的实业之路——不断进入新行
业,根据情况决定是自己操盘、进行管理支持,还是纯粹的财务投资。 这样的灵活组
合,既兼顾实业和投资两者之长,又能糅为一体。
二、只有资本和产业的融合,才能支撑一个产业帝国
综观中国民营企业界,投资控股模式做得比较好的一个是复星集团,而另一个,就
是联想控股。从生产、销售电脑开始,近年柳传志打造联想投资、弘毅 投资、融科智
地三驾马车,同样是构建联想控股“实业+投资”的“相关多元化模式”:旗下的产业
公 司之间可以相互支持,金融公司又可以成为产业公司的资金来 源。
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认为,联想20多年扎扎实实地在制造业领域里边摸爬滚打的经
验,是从 事投资成功的重要前提。正是对行业有较深刻的理解,而且有做好一个企业
的管理基础,为联想后来能够帮助被投企业打下了基础。他认为联想控股旗下的两家投
资 公司,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他们有能力去帮被投企业增值, 而这些都和联想的制造
业出身有关系。
因此,从复星和联想做投资的理念来看,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投资以后的财务回报
,而是要在若干领域形成自己的核心企业。也只有这样,企业的产业帝 国梦才逐渐变
为可能。
三、资本与实业的螺旋演进逻辑
观察复星系、联想系的发展轨迹、产业布局,透析他们在资本与实业之间的辗转腾
挪,风云跌宕,我们认为,两家企业所取得的成绩,既是必然的,也是 合理的。因为
他们都遵循着以下的产业演进逻辑:
1.阶段性内在动力和外在引力
当实业已然壮大,并形成比较强大的资本平台的时候,尤其是在现有业务进入一个
相对饱和和成熟期时,有理想的企业领导者必然会寻找新的机会。企业 在稳固并创新
发展现有业务的同时,资本会流向其所看好的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资本运作的开
始:一方面,可以选择从头做起,创建新的项目平台;另一方面 就是通过并购或重组
等方式“短平快”地获得项目。这就是资本富余带来的内在投资动力。
与此同时,产业的演进带来的巨大机会,形成了资本演进的外在引力。尤其是近十
年来,新兴产业和企业不断涌现,带来了大量的兼并和重组的机会。对 于这些精明的
企业家们来说,他们是不会轻易放过的。与其从头开始搞一个项目,跟别人竞争,不如
利用资本手段和管控实力实际“吃”掉项目或从中分一杯羹。
2.“资”“产”之间的价值平衡
不过,尽管资本有扩张的冲动,却也不能“想吃就吃”。联想与复星所做的,是在
收益与风险之间做好取舍,掌握“资”“产”的平衡。是坚持实业还是 偏向资本,抑
或是“资”“产”互动,都需要站在企业本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复星和联想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可谓都是在“资”“产”之间导演了一个螺
旋演进的过程,既要把每个项目都做好,又强调实业的整体性,还要不 断发现和整合
新的机会。在“资”“产”之间,两个企业并不是一条道走到黑,而是张弛有度、能进
能退,有时候为了战略需要,甚至不惜出售一些项目,在长期、 中期、短期寻求一种
价值最大化的平衡,
3.金融的工具性价值和实业的本体性价值
从实体经济的本身而言,金融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资本的最大价值,在于它
能为实业成长提供强有力的辅助。单纯的虚拟资本经营,带来的只是一 串串虚无飘渺
的数字。企业的本质目的都是在创造商业价值,实业的本质目的是直接为生产和生活的
物质资料提供产品或服务。所以金融应该更多地发挥其工具性价 值,而不能作为价值
追求的目的,实业才是价值追求最直接的载体。
在欧美和日本,很少有正身处壮年的实业家在事业巅峰期激流勇退,转向投资。韦
尔奇在GE, 格罗夫在英特尔,乔布斯在苹果,都是经年累月屹立不倒。即使IBM的郭士
纳,也是在59岁退休后才进入私募投资,成为凯雷集团的董事长。
与典型以实业立国的国家相比,我们的实业家与投资家显示出的是双重的青涩。在
国外的实业发展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美国模式、日本模式与 德国模式。
国外实业发展模式之对比
美国模式:投资为私营实业主体服务
美国模式是商品经济发展模式的总结,高效、有利于投资,它起源于英国,在美国
达到顶峰。这种模式中,资本积累的决策权主要在私人公司,它们可以 自由地最大限
度地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通过金融市场获得资本。
美国模式中企业格局是:核心500家大公司,周围是一大批中型企业,边缘是数以
万计的小 企业,私营实业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美国企业筹措资金,比较侧重于发
行股票、债券方式。美国模式中金融市场发育比较成熟,大多数公民手中都握有公司股
票 和债券。美国证券公司种类很多,股票价格的升降,反映 企业经营的好坏,推动实
业企业必须讲究经济效益。
日本模式:交叉持股,以资促产
日本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注重企业技术进步,出口主导,贸易立国。
日本企业往往与政府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和经济计划指导企业运作
。日本企业筹集资金,主要依靠储蓄和银行,企业资金筹措大约有 60%以上是商业银行
提供,只有10%~12%来自于股票和债券的发行。因此在日本,银行与公司、公司与公司
之间往往是交叉持股,中小投资者力量相对 较弱。
这种模式使得日本企业的眼光通常都比较长远,不过,这些既不差钱,又受到政府
保护、没有完全暴露在市场力量之下的日本公司,其高效率地利用资本 的压力很小。
日本模式侧重企业的利益,它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份额和获得尽量多的利
润。
德国模式:银行服务实业
德国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银行和公司间关系密切,银行以股东和放款人的双重身份对
公司实行监督。在这种模式下,国家对资本的积累的直接干预程度比较 小。德国与日
本同样重视储蓄,银行在吸收居民存款和对企业放款中起关键作用,而股票、债券市场
、社会集资方面的力量比较薄弱。公司和银行的密切关系,助长 了高投资,因此让大
型实业企业的发展如鱼得水。
历史何其相似!“中国制造”所向披靡、房地产只涨不跌、人民币升值、资本找不
到出口、美国国债、巨大的外汇储备、喷涌的海外投资……“日本沉 没”的警示,怎
能让我们不如履薄冰,反而去推波助澜?
中国买下世界?
回顾历史,日本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日本战后以模仿西方产品设计起家,然后迅速降低生产成本,最后反过来占领欧美
市场。上个世纪80年 代,日本经济飞黄腾达,其实体经济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几,日本
产品占领了世界市场。
由于日元的大幅升值,美国的一切在日本人眼中都显得无比便宜。世界上的一切怎
么都这么便宜?都买下来吧!随后,日本投资者开始争先恐后地涌向世 界各地购买资
产。根据日本国内的投资经验,房地产等不动产只涨不跌,增值潜力巨大。因此,从
1986年 开始,日本在全球大量投资不动产,主要选择了房地产 投资,并且把投资重点
放在全球经济中心的美国。
1989年,日本国内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达到顶峰,日本人的财富随之大幅度
增长。 当年12月29日,日经指数冲到疯狂的38915点。随后,美国人一手戳破了这个巨
大的泡沫。股票市场的崩溃率先波及到日本的银行业和保险业,接着 就是制造业。
从1990年算起,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衰退,日本股市暴跌了70%,房地产
连续14年下跌。在《金融战败》一书中, 作者认为就财富损失的比例而言,日本的损
失几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后果相当。
威廉?恩格在评价日本在金融上的溃败时,是这样说的:“东京忠诚和慷慨地购买
美国国债、房地产和其它资产,最终换来的报偿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破 坏性的金融灾
难。”
历史何其相似!“中国制造”所向披靡、房地产只涨不跌、人民币升值、资本找不
到出口、美国国债、巨大的外汇储备、喷涌的海外投资……“日本沉 没”的警示,怎
能让我们不如履薄冰,反而去推波助澜?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经济要在全球竞争中抗击风险、有所作为,必须依赖
实业经济的勃兴。而在实业发展触碰到“天花板”之时,企业家们已经 不再那么缺钱
了,中国几十年来不断“滚雪球”般被创造出来的“资本的原始积累”,需要找到一个
新的出路。但我们需要的不是投机,不是泡沫,而是“资”与 “产”融合,是借助资
本让我们的实业更加强壮和稳固。
不论如何,希望经年之后,我们再回头来看这段历史,不会是一次失败的尝试,或
者是一场泡沫的发端,而是一段新的工业文明的开始。
链接:“我”看中国实业
吴晓波(知名财经作家):近年来专心实业似乎已经十分“落伍”。当年曾被视为
偶像的松下幸之助、杰克?韦尔奇等实业家不再时髦,人们更津津乐道 的是巴菲特、索
罗斯和李嘉诚。“用钱生钱”显然比实业来得轻松愉快。
滕斌圣(经济学家):如果中国企业总是在取得一定成功后戛然而止,中国几经割
裂的商业文明就无法传承,小草将无法长成参天大树,如此付出的机会 成本将是巨大
的。
马津龙(经济学家):浙江等地的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主要是在制鞋、服装等传统产
业,这些产业的资本边际效益正在降低,民营资本希望转移到新的行业 中,以获取更
高的投资回报率。但是,新行业的资本壁垒、人才壁垒、技术壁垒甚至是政策壁垒,都
比原有产业高许多。现在浙江民营企业的投资联盟化,其实是在 冲击壁垒。
柳传志(企业总裁):从实业运作到资本运作是有一定规律的,宏基集团董事长施
振荣、IBM公 司董事长郭士纳后来都转向投资领域,在做过实业之后,这些管理者过去
的经验能让他们把企业看得更深透,把项目看得更宏观,我自己也是这样。
樊纲(经济学家):没有哪个行业更高级,没有哪个行业永远的利润率更高,制造
业利润来的慢一点,可能风险更稳定。世界过去这几十年面对的一个重 要的问题,就
是金融业发展严重泡沫化,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基础,产生了大量的风险,而在这个过程
当中,还有很多观念被撒向了像我们这样的国家,金融业赚钱 快,一等的人搞金融,
三等的人搞制造等等,然后就攀比。我们中国金融业是落后的,我们继续发展,但是更
要大力发展制造业。
贺军(投资专家):为什么从做实业转向做投资?每个实业家可能都有各不相同的
原因,但从宏观上看,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更好地分享中国经济的 繁荣。现在中
国实业乱相纷呈只是一个过渡状态,只有当优胜劣汰的机制促使产业资本的盈利能力回
升到一定的平衡点,那些脱离产业的资本才会回到产业当中去。

Posted in 一只羊=两把斧头 | Leave a comment

理性分析通货膨胀与经济形势,理性预测中国楼市下跌时间表(zz)

理性分析通货膨胀与经济形势,理性预测中国楼市下跌时间表

海宁原创,天涯经济论坛首发。http://blog.sina.com.cn/hainingdemajia

前言:
本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任何言论,都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持币也有风险。

主要观点: 中国地产泡沫最可能破于2011年6月, 如果逃过了2011年6月,也躲不过2012年2月。2010年11月很可能就是楼市的6124高点。
继2010年4月我在天涯经济论坛发表“通货膨胀今年2月开始789月恶化2011下半年再恶化-》泡沫破裂”后,今天是2010年9月19日,我现在 认为2011年3月,是中国通货膨胀更猛烈的又一次波峰。我有我庞大的定量分析基础。我写这个帖子,花费了3个月,几百个小时的研究时间。
“通货膨胀今年2月开始789月恶化2011下半年再恶化-》泡沫破裂”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416362.shtml

2011年2月3月,中国的通货膨胀必定是波涛汹涌,风大浪急的。这是由4个因素的叠加效应决定的.
1.国内货币供应情况;
2.猪肉价格周期变化,猪肉,鸡鸭鱼肉到时候处于价格高位(以后价格会回落的);
3.美联储弱势美元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比如石油粮食等涨价);
4.国内投资收益率高的项目和行业少(对于社会资金总量而言),导致资金投资到原材料商品上。
5. 如果天气再来凑热闹,那2011年的中国楼市,像极了2008年的中国股市。

从目前2010年9月看,美国没有通货膨胀,美国经济2011年不确定性因素很大,而美国财政刺激因为两党之争而无法继续。所以美联储2010年9月 10月加息的可能性很小。更可怕的是美联储会向市场承诺“相当长时期内”会保持0 – 0.25%的联邦基金利率的政策不变。2011年1月,美联储极有可能再印美钞购买资产,甚至有可能把10年期国债收益率打压到2%以下。这些都是“国际 大宗商品投资者”的冲锋号。

2011年春节过后,如果中国的物价不但没有回落,反而变本加厉,那么,那些说“中国产能过剩”“农业连续6年丰收”所以中国通货膨胀安全可控的专家,到时候就应该反省反省了。

2011年3月到6月,可能是中国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的最后时间。
2011年第一季度的CPI公布后,反还是不反通货膨胀,是摆在中国央行面前的艰难抉择。

之所以给出2011年6月或者2012年2月两个时间点,不是我给自己留点时间,而是因为我无法确定中国央行是否在2011年3月4月大幅度加息,去反 击恶化了的通货膨胀。如果在2011年3月汹涌的通货膨胀压力下,中国央行大幅度加息并且紧缩基础货币,则中国地产泡沫2011年6月左右破灭。(注意是 大幅度,而不是0.27%)。
如果不大幅度加息,而改用行政措施和财政补贴试图给通货膨胀减压,则中国泡沫会被美联储在2011年7月到10月左右的加息刺破。
请原谅我不得不分析美元走势和美联储政策。因为不分析美元走势与美联储政策,我们就无法解释2007年7月到2008年7月的中国通货膨胀形势和中国股市走势。
同样,不分析美元走势与美联储货币政策,我们也无法预测2011年中国的通货膨胀和房地产泡沫破裂风险。

美联储在2011年7月到10月,必然加息,控制美国国内日益汹涌的通货膨胀。更重要的是,美联储要防止美元出现像2008年上半年的那种可怕的信任危 机。这一点是本帖焦点中的焦点,如果美联储能把零利率政策维持到2011年12月16日,则本人的一切分析与预测统统破产。

美联储零利率政策始于2008年12月16日,从美国利率变动史和CRB大宗商品历史走势看,美联储零利率政策无法维持整整3年。
美元不是日元,美元紧紧联系着很多种大宗商品的价格,比如石油粮食等。美国无法享受日本那种多年零利率政策。
无论人们是否痛恨美元,美元就是事实上的国际结算货币(占国际商品与金融定价与交易的83%),美元就是事实上的国际储备货币(份额占70%左右)。美 国无法享受日本那种多年零利率政策。美元零利率政策2年以上,国际大宗商品必涨无疑,国际金融秩序将像2008年上半年那样,再次面临巨大挑战。

文章目录:
一)人民对于未来的人民币的购买力预期与房价概述
2000年-2010年房价本该涨200%-300%而已。
二)买房保值,保的是钢筋水泥建筑的价值,还是房子下面的那块土地的价值
大城市房价里的土地价格因素已经占房价的70%左右,建筑成本反倒不重要了。
三)人民币未来购买力的预期(将来人民币是否会大幅下降),与房价的关系
副标题:2002年前有了两套房子的普通百姓,通货膨胀暂时伤害不了他们
四)详细论述中国央行2011年不得不大幅度加息稳定人民币币值,戳破房地产泡沫
五)三论2011年剧烈的通货膨胀,从正反两面刺破地产泡沫
六)预测:中国房价2010年11月到顶,高位徘徊成交量萎靡6到9个月左右后暴跌成灾
七)“房价地震”前的异象:商品价格疯涨,欧洲银行危机,温州还债信用危机等
八)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看潮涨潮落,通货膨胀和房价的周期规律
九)房价说:I will be back.
十)笑谈本拉登黄金地产周期
十一)美元购买力在2000年到2010年8月的数学精算
十二)一些煽情的感言

一)人民对于未来的人民币的购买力预期与房价概述
2000年-2010年房价本该涨200%-300%而已。
我学过点经济学与货币银行学,我认为只有从货币的角度才能正确分析2001年后的中国经济与房价走势。本来也不想谈房价这个谈烂了的话题的,但是我惊讶 地发现,居然很少有人系统地谈谈—中国人民对于人民币未来购买力的预期的不稳定(预期将来的人民币的购买力会大幅下降)才导致的房价奇高。很简单,买房保 值的观念。如果人民预期未来人民币的币值能保持稳定的话,2000年-2010年中国房价涨幅应该在200%到300%左右。注意预期两字。

二)买房保值,保的是钢筋水泥建筑的价值,还是房子下面的那块土地的价值
直接进入正题。房价的决定因素–地价加上建筑成本。这是一句废话,但是很重要。
房价其实是两个部分组成的:地价,和建筑成本及市政配套成本。
2001,2002年,极少开发商因为房子卖价抵不上建筑成本,市政配套成本,和公司运营成本而破产的,说明那个时候的房价,在各种“合理”成本之上。 那么2010年,建筑成本上升到了多少呢?这个数字,相信很多人都算过了,算得比我准确,希望网友补充这个数字。2009年,2010年北京某些房子的售 价在4500到6000每平方米,从侧面说明,如果地价很低的话,房价也可以低到4500到6000每平方米。
这个建筑成本的数字不管是4500,还是6000,都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要说的是钢筋水泥建筑下面的土地的价格。
大家已经从新闻上看到了,2010年很多土地拍卖的楼面价在北京上海已经达到2万5,3万5一平米了。这些土地上建起来的房子,如果能卖得出去,其中的土地价值就是是2万5到3万5每平方米,而建筑成本和市政配套成本可能在4500到6000每平方米。
所以说,房子买卖,已经成了主要是买卖土地使用权证,买一送一附送钢筋水泥砖头若干。
这个时候,房价(土地使用权证+建筑成本)与股票(股权证)价格的关系就打通了。股票最大的赚头,是从普通公司到上市这一步,或者大小非从非流通到流通 那一步,证券公司对于上市公司的股东而言,是高级打工仔而已。房地产最大的赚头,是“土地使用权证”融入到房子房价里的那一步。公开拍卖高价地的开发商, 也仅仅是赚钱多点的高级打工仔而已。(当然,如果房价一直在涨,开发得慢点,则可以比开发得快点的公司还赚钱。万科的优势,要在房价平稳不涨的情况下才能 发挥出来。

当一个人在2010年说要买房保值的时候,他主要应该是指房子下面的那块土地保值,因为房价里70%左右已经是土地价 格了,建筑成本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到快要可以忽略不计了。那么如果2,3年后,几公里远的地方,另一块拍卖的土地的楼面价只有5000甚至3000平方米, 并且钢筋水泥因为产能过剩而价格不涨甚至下降的时候。包含了2万5到3万5每平方米的土地楼面价的房子,降价到1万每平方米以下,是正常的。在新出的猪肉 只要9元一斤的情况下,昨天的猪肉不可能因为进价高而卖15元。

当然了,总是有人认为有的地盘非常特殊,那个地块的地价只涨不跌,或者说,市中心就这么点地方,市中心没有可开发的土地了。甚至可能还专业地说这叫级差地租。
说到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信仰问题了,如果钢筋水泥建筑下面的那块土地是稀缺的,是独一无二的,其他地段可以跌,但就是这块地段不会跌。只会涨不会跌的东 西,自然应该买下保值。但是他保的,主要应该是建筑下面的土地的值(土地价格),而不是上面的钢筋水泥建筑的价值。曾经的东京市中心房产的投资者,曾经的 香港市中心房产的投资者,都曾经坚定地相信过,市中心的房价(其实说地价更恰当)绝对不会跌。
宏观地说,2010年,中国170亿平方米的居 民用房建筑面积,在34万亿到51万亿的钢筋水泥砖头价值之外,其房价已经包含了68万亿到100万亿左右的土地价值。这只是已经建成房子的土地在房价上 的反映,还不包括已经被开发商购买去了的,已经在“土地储备中心”鏖下的,或者即将进入“土地储备中心”的土地。
土地啊土地,我对你爱得深沉,不是因为你能长多少庄家,而是因为你太值钱了。

三)人民币未来购买力的预期(将来人民币是否会大幅下降),与房价的关系
副标题:2002年前有了两套房子的普通百姓,通货膨胀暂时伤害不了他们
为了便于理解和解释,我们先看三幅图:
1. 上海2000年到2010年的房价走势图。
天涯网友Yevon_ou 所作,其2004年代表作“人民币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并预测房价黄金将暴涨,大排面将涨到30元一碗。这篇文章出现于2004年4月,2004年7月1日发表于天涯经济论坛。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38712.shtml

2. 2002年以来黄金价格走势图
3. 2002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变化情况

第一张图,2002年后上海房价涨7倍。
第二张图,2002年后黄金涨了5倍。
第三张图,2002年后中国外汇储备增长了7.5倍。
(2.4万亿美元不多,比2003年的4000亿美元,如果换成石油,石油数量多了100%。能多供中国烧30%的天数而已,因为石油从25涨到了75美元,中国的石油需求用量上涨了55%左右)
当房价在建筑与市政配套成本(北京约4500到6000每平方米)边上徘徊的时候,而且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时候,房价确实像普通商品那样,由供需决定,就像1997到2001年的中国楼市。
当黄金在开采冶炼成本(400到550美元每盎司)附近徘徊的时候,并且美元的币值稳定的时候,黄金的价格确实像普通商品那样,由供需决定的,那个时候的黄金,是工业用品和首饰用品。

中国经过1997年到2000年的经济与货币紧缩(货币政策其实是适度从紧而已),2000年,中国人民对于人民币未来具备稳定的购买力这一点充满了坚 定的信心。也就是说,中国人民在2000年,对人民币未来的购买力的预期是非常稳定的,中国人民并不预期2000年后人民币的购买力会出现大幅下降。因为 中国人民那时候已经习惯了1997年到2000年物价稳定的局面。

话说天有不测风云,突然,中国人民纯洁的心灵天空里,飘过了一片乌云。

中国人民慢慢预期人民币的购买力,在未来会出现大幅下降,这种邪恶的想法在2003年愈加强烈。
当人民币的购买力,被中国人民预期在未来会大幅下降的时候,房子不再仅仅是房子了,而是成为部分商业嗅觉敏锐的人,然后是很多直觉良好的普通人,储存财 富的载体。房子具备了对冲人民币购买力下降风险的功能。房子变成了“不懂经济”的普通人对冲人民币贬值风险(购买力下降风险,不是指对美元)的对冲工具。 “不懂经济”四个字是打引号的,因为很多具备经济常识的人,理财能力,保卫自己财富的能力,或许比很多专家强N倍。

当美元的购买 力在2002年后,被世界人民预期会大幅下降的时候,黄金再一次被作为“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倚天剑亮了出来。房子,就是中国人民2002年后,用于对 冲“人民币购买力下降风险”的倚天剑。通俗点说,”2002年前有了两套房子,通货膨胀伤害不了我这个小老百姓,人民币购买力你任意下降好了,你人民币的 购买力预期下降越多,我的房子涨得越多”。注意我是说“预期”,如果预期反应过头,就像2007年的股市,会形成泡沫。
当房价里的土地价格因素,远远超出建筑成本(北京大约是4500到6000/平方)的时候,泡沫起来了。其实人民币的贬值风险还没有大到那个程度。9000到12000/平方的房地产价格,或许才是人民币不再超发,通货膨胀被大幅度加息遏制的时候,北京的房价。

当房价和黄金价格远远高出生产成本的时候,他们的价格,主要不是由简单的商品供需决定的,而更多地是由纸币的贬值预期与避险需求决定的。这就是韩国房子 供需比超过110%,而房价还是下不来的原因。因为韩国经济高度依赖美国,韩币币值基本上随着美元起舞,美元从2002年起,大部分时间一直处于贬值通 道,韩币币值也跟着不稳定,韩国富人的投资渠道有限,只好买房以此避免持有韩币太久从而蒙受购买力上的损失。2008年后,韩币不得不对美元贬值以应付金 融危机。所以韩元的购买力预期还是不稳定。

四)详细论述中国央行2011年不得不大幅度加息稳定人民币币值,戳破房地产泡沫

由第三段分析得出结论,当人民认为未来人民币的购买力比较稳定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中国房价的理性回归之旅。
那什么时候中国人民才会觉得人民币的购买力会比较稳定呢?
当存款利息能抵得上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速度的时候。

因为只有人民币未来的购买力被认为是稳定,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时候,才能打消人们买多余的房子保值对冲人民币购买力下降风险的念头(其实是买房子下面的土 地,加上建筑成本)。当很多人打消了买房保值的念头的时候,为避险而买房的需求不但下降了,前期大量买了多余的“没用的”房子的人,会把房子放出来,兑现 这几年因为“保值”而获得的惊人暴利,结帐走人,结帐走人的卖房者多了,房价就不再是那个价了。当大量有余房的人卖房子的时候,他们才发现,按目前的房 价,根本没有足够的刚需去接盘。

现在街头巷尾,男女老少都知道人民币一天天不值钱了,特别是2010年789月。我凭什么敢肯 定,中国央行将在2011年不得不大幅度加息,让存款利息抵得上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速度?因为中国央行受到2个因素制约。一是人民币购买力的2003年以 来不停下降,导致的人民币信任危机,使得2011年的通货膨胀面临不可控的风险(翻船风险)。二是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到6.65附近这个均衡汇率水平 (到达均衡汇率后,中国1年内因为J曲线效应,还是会有顺差)。资金已经不需要留在中国等升值了,如果美联储再加息,则资金流出的动力就更大了。所 以,2011年中国央行不加息而美联储加息的话,资金有流出中国的强大动力。通货膨胀后的人民币购买力(币值)在下降,中国和美国的通货膨胀之差,让 6.65汇率附近的人民币的贬值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人民币还不能玩超过2%,5%的贬值。因为这样一贬值,资金逃跑就更快了。
结论: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2011年被中国的通货膨胀逼到死胡同里了,正反两面,横竖都难逃被戳破的命运。

五)三论2011年剧烈的通货膨胀,从正反两面刺破地产泡沫
中国2011年上半年的通货膨胀,与2008年上半年一样不幸。遇到了相似的问题。
1.国内货币供应情况;2007年,2006年是外汇储备剧增;2009年到2010年3月是贷款剧增。
2.猪肉价格周期变化,猪肉,鸡鸭鱼肉在2011年2月3月处于价格高位(以后会回落的);
3.美联储弱势美元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比如石油粮食涨价,就像2008年上半年);
4.国内投资收益率高的项目和行业少(对社会资金总量而言),情况比2008年上半年可能更严重。
5. 如果天气再来凑热闹;那2011年上半年的中国楼市注定会像2008上半年的股市一样悲剧。

首先是猪肉价格周期,猪肉价格在2011年春节期间,肯定是个重大议题。猪肉价格在2011年6月前难于下降。FGW不能亲自去养猪,也不能规定猪肉不 许涨价,否则猪肉涨得更多。更关键的是猪肉是个小头头,猪肉价格的示范作用很强,老百姓常常把” 猪肉”当成参照系,比如“哇,姜和大蒜都贵过猪肉了”,猪肉贵了想吃便宜的鱼的想法是无法实现的,猪肉涨价必然导致鱼涨价,因为大家都去看看鱼的价格是多 少了,便宜就买鱼。现在看来大米和小麦也上阵了,除了食用油因为美国大豆丰收,暂时不会加入战团。如果2011年3月左右,食用油在美国大豆涨价下跟涨, 那就是大米小麦(面粉)猪肉食用油四大样共涨,物价可能失控。不是我鼓吹物价上涨,是现实规律如此。早知如此,2009年何不看紧点。

其次是2010年9月到2011年3月甚至6月的弱美元走势(对应石油粮食大宗商品涨价),将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
猪肉走强,美元走弱,两种合力掀起猛烈的通货膨胀,几乎和2007年底2008年初,刺穿中国股市泡沫的情形一模一样。
那么,有人说,顶住压力不加息怎么样?物价涨了,工资涨了,不正好可以消化房地产泡沫吗? 大家工资高了,房价自然不显得贵了。
这个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是没有考虑到68万亿存款的背后,大部分都是活人。活人面临被屠杀的时候就要自救,所以如果通货膨胀实在太厉害的时候,他们 会像1988年那样把人民币换成物资,不管怎么教育他们都不行。2008年1月到6月,有没有人囤货? 有没有人囤食用油,即使时候他们被证明是错的,但是这不妨碍他们在当初作出囤货的决定。
这样会发生居民和小商人囤货-》因为紧缺而涨价-》因为涨价而再囤货-》因为再囤货而紧缺,通货膨胀进入恶性循环,局面面临失控。
要是即没有大幅度加息,P民情绪稳定,局面也没有失控呢?那这个通货膨胀得累计到15%到30%,少数品种价格翻番再翻番。这个时候,人民币6.65的 汇率顶不住了。你硬撑住6.65,聪明的资金要外流。跨国的外资企业会尽量把资金留在国外,资金外逃,外汇储备减少,从而一样造成通货紧缩,一样刺穿地产 泡沫。人民币稍微做相应的贬值,则贬值又引起猪肉,食用油,汽油涨价,通货膨胀又要经历几轮上涨。这个时候老百姓估计怨气比较重了。底层的生活更难了。
既然2007年底,2008年初,中国央行出手打击通货膨胀了,2011年应该也会出手打击通货膨胀吧。但是它需要等恶性通货膨胀这个敌人先出现才好下 手。至于为什么央行要等到通货膨胀恶化了才加息,是中国特色因素。这个事情真的不能说得太细。总之通货膨胀不严重的时候加息,反对声音和压力阻力比较大, 等通货膨胀恶化甚至快失控了,再去加息,阻力就小了。我们只能理解央行。你还不明白“不恶化不加息”,那我只能说,我不会解释得更细了。

这是走钢丝,我更倾向于,像2007年底打击通货膨胀那样,连续加息误伤到地产泡沫。地产泡沫,主要就是土地价格泡沫,土地上的建筑成本(北京月4500到6000/平方米)差别应该不大。几十万亿的土地的价格缩水,其后果难以想象。
越是放任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最后加息的时候,幅度越是大,因为那个时候你加一点点根本止不住。加息,让人民币存款加上利息后,能抵得上通货膨胀的速 度,那么人民币的购买力就稳定了,人心也稍微稳定了些。大幅度加息了,地产泡沫自然破了。缩水的主要是房子下面的土地价格部分。建筑部分(北京月4500 到6000每平方米)应该不会缩水太多,而且很难看得出来。当房价里的土地价格从2万5,跌到4500到6000,加上4500到6000的建筑成本和配 套成本,北京的房子自然就是9000到12000每平方米了。

这是个信仰问题,东京,香港,台北,汉城的市中心房地产的投资者, 都曾经认定市中心不会跌,因为市中心独一无二,市中心附近没有可开发的土地。今天自然有人认为中国北京上海等,和香港东京不一样。确实不一样,他们都在独 一无二的地方,东京是4个大陆板块的交接处(别人一般是2个大陆板块的交界处,比如洛杉矶旧金山等),每过70多年地震一次,现在离1920年代的大地震 都80多年了,还不震,怪了。
######
六)预测:中国房价2010年11月左右到顶,高位徘徊成交量萎靡6到9个月左右后暴跌成灾

此处省略3141字。
我就是把所有的分析过程,几十幅走势图都列出来,就能证明我的预测是对的?不能。只有等待时间的验证。第一个时间点,2011年3月,中国通货膨胀是否汹涌澎湃。离今天只有5个多月了。

题外话,中国的房市问题,老扯上美元,是不是很烦啊?

请问,不分析月亮引力的影响,怎么能正确分析钱塘江大潮阴历每个月的十五,潮水特别大?每年的阴历八月十五,涨得最大。
你对比一下2002年后中国房价的走势图,中国外汇储备数额的走势图,黄金价格的走势图,你就知道,这三个东西,涨幅,上涨时间,都是一致的。
看了这3张图(随后附上),你就能发现极其一致的暴涨走势,中国外汇储备2002年底是2864亿美元,2003年暴增40%,外汇储备达到4000亿 美元,2010年3月更是达到24500亿美元,是2003年底的6倍,房价也比2003年涨了6倍左右了。中国房价的涨幅,简直与中国外汇储备的涨幅是 惊人地一致的。

美元的币值,从2002年底开始贬值,一直贬,贬到2008年7月,世界经济萧条了。中国楼市泡沫本来也快破了,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楼市在2008年底起死回生了。但是到2010年4月后,中国各家商业银行的资金弹药已经几乎耗尽了。2010年银行上市融资的 钱,目前看,没有变成贷款放出来,所以可以理解为是为了以后的金融安全留的缓冲弹药。如果2011年贷款凶猛地放出来,则“中国金融系统安全”变成赌注被 押了出去,那个时候2,3千亿美元的外撤,都能引起极大的金融安全问题。
2011年1月到3月的美元,从目前美联储“保美国经济”的决心看, 必定是其烂无比的时候,就像2008年1月到7月的美元。但是美元烂得越是厉害,其后面可能的反弹越是厉害,就像2008年7月后的美元反弹和大宗商品价 格暴跌。如果美联储极其不负责任,则美元可以烂到2011年6月,甚至10月12月(大宗商品也暴涨到那个时候)之后再超级反弹(大宗商品暴跌)。
关键还是要看大宗商品涨价如何把欧洲拖入房价再次下跌危机,和银行危机恶化,从而引发世界连锁反应。欧洲银行危机,或者国债危机,快点2011年3月就到了。

七)“房价地震”前的异象:商品价格疯涨,欧洲银行危机,温州还债信用危机等
地震前是有各种异象的。
同样,2007年底股市地震前也是有异象的。什么异象?猪肉猛涨,汽油价格猛涨,物价猛涨,民间对于存款保值,跑赢CPI的讨论高涨。
2011年,楼市地震前,民间对于存款保值的焦虑感一定也很强烈,最后阶段,某些地方一定会因为无法还债爆出民间债务信用危机。浙江那个吴英运气真的很背,拖过2008年,她不但能还清借款,还能暴赚一笔。
当物价上涨后,欧洲的房价就会继续下跌,欧洲的银行就会发生更大的危机。2007年就是因为油价上涨,导致高得不能再高的欧美房价泡沫破裂。
欧洲2011年,将面临全面的财政紧缩,各国政府不得不消减财政赤字,否则市场将通过甩卖国债惩罚那些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国家。欧洲的需求将下降。阿里 巴巴预测中国外贸从2010年第四季度开始放缓。我估计顺差还是会有,但是会缩小,远远不足以在2011年支撑房地产。商业银行也无法继续巨额增加贷款。 一方面无钱可贷,另一方面太多贷款会导致更剧烈的通货膨胀。
变数之一是存款准备金率,如果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让商业银行增加贷款,则表示在用“金融系统安全作赌注”实施拖字诀。所以如果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我估计2010年11月左右,房价基本到达6124高峰。

八)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看潮涨潮落,通货膨胀和房价的周期规律

历史总是在否定(盛极而衰,或者说物极必反),与“否定之否定”(否极泰来,或者说触底反弹)中前进的。1992,1993年超级通货膨胀,使得中国央 行不得不提高存贷款利率到12%以上,艰难但是坚决地迎战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终于在1996年被制伏。1997年,中国经济和物价,进入通缩阶段。 1997年到2000年,中国物价是超级稳定的。这为以后提供了良好的的高成长,低通胀的经济发展环境。经济的过热,在信用货币时代,最后必然导致通货膨 胀,到了一定程度,通货膨胀越来越无法控制。然后,必然再次出现打击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打击通货膨胀,会使得人民币购买力的预期暂时回归稳定。从而开始 下一个经济周期。
从来没有只有涨潮,没有潮水回落的情况。西方200多年发展的历史表明,房价不可能出现暴涨10年后,稳定不跌一段时间后, 房价继续大幅或者温和上涨。这不符合经济规律。这也不符合人性贪婪与恐惧的规律。如果房价暴涨10年后,稳定一段时间,继续慢慢上涨,则炒房没有下跌风 险。如果炒房没有下跌风险,那么炒房的会把房价继续往上抄,直到炒到房价高高的,面临高空跳水的境地。这是人性贪婪与恐惧的规律。暴涨之后不会是温和回调 后继续涨,而是暴涨之后暴跌。2007年的中国股市就是一个例证。

九)房价说:I will be back.
暴跌后,房价在低位徘徊,等待下一个上涨周期,等待下一个轮回。但是没有人知道会是什么时候,所以必然会不停有人去抄底,主动去被套。这是规律,2008年的中国股市,“主动被套规律”表现得淋漓尽致。
######
十)笑谈本拉登黄金地产周期
历史有时候显示出惊人的前呼后应与完美对称。美元的贬值开始时间,黄金地产的暴涨开始时间,与2001.9.11惊人地吻合,因为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和 伊拉克战争,导致美国财政赤字暴增,导致世界美元(包括美国国债)的流动性过剩,导致美元币值更猛烈的下降。没有战争,其实美元也处于下降周期,有了两场 战争,美元币值下降就更厉害了。不少人知道,奥巴马入驻白宫后,开始低调地花费巨资用特工和非常规行动去找本拉登(源于他读的一本如何对付本拉登的书)。 如果2011年奥巴马能抓到本拉登,或者找到本拉登的尸体,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结束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即便那里的经济一团糟政治一片混乱。正好此轮黄金地 产暴涨周期在2011年6月,或者2012年2月进入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房产高空跳水的尾声。有始有终,此轮黄金地产暴涨暴跌周期,也可以叫做本拉登周期 了。
找到本拉登的尸体,会给市场一个极其强大的市场心理预期,即美国将大量消减战争赤字,加上2011年美国的国内财政赤字因为共和党和民主党内部的阻力而下降,则外汇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会出现超级反转,即美元对欧元日元加拿大元澳洲元大涨,大宗商品价格暴跌。
本节只是笑谈,不必当真。历史有时候会有这种情况。

十一)美元购买力在2000年到2010年8月的数学精算
2000年到2010年8月,十年间美元对于消费品的购买力,按美国官方的CPI计算,下降了23.6%。年均下降2.6% 左右。(1-0.026)的10次方=76.8%。
去掉美国政府CPI里面的谎言,美元对于消费品的购买力,下降了55.2%,年均下降7.5%(如果你用数学细究的话,(1 – 0.075)的10次方=45.86%)

可见,从十年的时间长度去看,美元存款利率,或者美元资产的投资收益率如果没有达到平均每年7.5%,那就是没有跑赢去掉谎言的真实CPI。如果低于 2.6%,那么连美国官方的CPI都没有跑赢。10年间,美国股市平均收益率小于2.6%。如果神把这个消息提前告诉一个人,那么这个人肯定在2000年 买入黄金或者有前途的城市的房产(那种人口净流入的,但是一小时交通范围内都没有可开发土地的城市的房子),因为美元纸币利率不大可能达到7.5%,投资 的话,也很难达到7.5%,美国股市连1%都不到。巴菲特牛啊,他说能一直保持6%以上的投资收益就非常不错了。
问题来了,美元购买力下降超过50%,黄金怎么涨幅超过一倍呢。那超过550美元的部分是怎么回事呢?奥,因为投资者预期N 年里,美元购买力还会腰斩。所以1100美元的黄金价格里,包含了”美元购买力还会腰斩”的预期。这个N是投资者打算持有黄金的加权平均年限。

现在2010年9月,美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在2.6%左右徘徊,正好抵消谎言CPI的美元贬值速度,不及真实CPI的一半,必然有人去购买那些处于历史低位的大宗商品,第一美元贬值预期。
从10年的时间跨度看,是美国很少具有收益率高于7.5%的投资品种,才导致了黄金价格的暴涨。

注意上面说的,都是从十年这个时间跨度看的。美元对于普通消费品的购买力,在2000年到2002年美元在普通消费品上的购买力是上升的,因为经济不景 气不少厂商竞相降价,2008年下半年,2009年上半年,美联储在加班加点印美钞的同时,美元的消费品购买力却是上升的。当美元的购买力上升的时候,黄 金和房地产的价格发生了什么?黄金和地产在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是下降的。
十二)一些煽情的感言
某种程度上,我之所以写本文,始于6540万个谎言。
谎言不能刺破泡沫,只有潮涨潮落的经济规律才能让泡沫退潮。6540万套住宅,超过了12年来全中国竣工住宅的总和。占170亿平方米居民住房面积的30%左右。全国也没有660个大中城市。
6540万个谎言,其本身不算什么,看过忽略就是了,就当它是一次品牌炒作。但是没有想到,这个谎言却在短时间内,成为整个互联网甚至纸质媒体的热门话题。从中我分明看到了大量中国青年在高房价下的渺小感,无力感,焦虑感,愤懑感,颓废感。
我花了3个月时间,几百个小时,分析了经济,货币,利率和汇率走势后写成此文。我不想提供精神鸦片,我不想通过不停地告诉大家房价快要跌了。如果我预测错了,我会选择在房价问题上道歉,然后在房价问题上闭嘴。

我已经尽了我的全力去分析,去预测中国的房价走势,尽量不带一丝的主观判断,全以客观数据,历史走势为准。我认知的,总结的,未必就是“真相”。那么,让我们共同等待,观测2011年3月的物价和各国央行的表现吧。距今只有5个多月而已。
虽然我对我的分析与预测非常有把握,但是我还是强调,本人以前,现在,未来的任何言论,都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持币也有风险。

有潮涨的时候,必然有涨落的时候,泡沫终将退去。乌云终会散去,守得云开待日出。
不去分析月亮引力,就无法理解八月十五的钱江大潮为什么如此波涛汹涌。请原谅我不得不分析美元的走势。中国人民,中国房价,本该与美元没有太多的关系。 可惜,1985年到1991年的美元走势,极大地影响了日本,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房价与股市(大约是7年涨7倍规律)。1991年到1997年 的美元走势,极大地影响了东南亚各国的房价与股市(大约是7年涨3到5倍后暴跌,因为他们的教育与科技比四小龙差得不是一点点)。
谨以此文,献给千千万万还没有房子,在高房价面前感到渺小,无力,焦虑与愤懑的中国青年。
谨以此文,献给深圳华为,中兴,迈瑞等众多南山高科技企业里尚未买房,无力买房的年轻人。
听说清华大学的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非常大,也谨以此文,献给众多无力买房的知识与科技工作者。
也谨以此文,献给一切诚实劳动的普通人,不管是否有房。房价暴跌,将影响几乎所有人。

THE END. Everything has its end.

第一张图,2002年后上海房价涨7倍

第二张图,2002年后黄金涨了5倍

第三张图,2002年后中国外汇储备增长了7.5倍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贯通大本大源—毛泽东致黎锦熙信

贯通大本大源—毛泽东致黎锦熙信,24岁时所作
作者:毛泽东

毛泽东致恩师黎锦熙信(1917)

邵西先生阁下:

省 城一面,几回欲通音问,懒惰未果。近日以来,颇多杂思,四无亲人, 莫可与语。弟自得阁下,如婴儿之得慈母。盖举世昏昏,皆是斫我心灵,丧我志气,无一可与商量学问,言天下国家之大计,成全道德,适当于立身处世之道。自恸 幼年失学,而又日愁父师。人谁不思上进?当其求涂不得歧路彷徨, 其苦有不可胜言者,盖人当幼少全苦境也。今年暑假回家一省,来城略住,漫 游宁乡、安化、益阳、沅江诸县,稍为变动空气,锻炼筋骨。昨十六日回省, 二十日入校,二十二日开学,明日开讲。乘暇作此信,将胸中所见,陈求指答,幸垂察焉。

今 之天下纷纷,就一面言,本为变革应有事情;就他而言,今之纷纷,毋亦诸人本身本领之不足,无术以救天下之难,徒以肤末之见治其偏而不足者, 猥曰吾有以治天下之全邪!此无他,无内省之明,无外观之识而已矣。己之本领何在,此应自知也。以欂栌之材,欲为栋梁之任,其胸中茫然无有,徒欲学古代奸雄 意气之为,以手腕智计为牢笼一世之具,此如秋潦无源,浮萍无根, 如何能久?

今 之论人者,称袁世凯、孙文、康有为而叁。孙、袁吾不论,独康似略有本源矣。然细观之,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实在何处,徒为毕言炫听,并无一干竖立、枝叶扶疏之 妙。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惟学如基础,今人无学, 故基础不厚,时惧倾圮。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处之完满乎?天下亦大矣,社会之组织极复杂, 而又有数千年之历史,民智污塞,开通为难。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

动 其心者,当具有大本之源。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 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源。本源未得,则此等枝节为赘疣,为不贯气,为支离灭裂,幸则与本源略 近,不幸则背道而驰。夫以与本源背道而驰者而以之为临民制治之具,几何不谬种流传,陷一世一国于败亡哉?而岂有毫末之富强幸福可言哉? 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天下之生民,各为宇宙之一体,即宇宙之真理,各具于人人之心中,虽有偏全之不同,而总有几分之存在。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 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然今之天下则纷纷矣!推其原因,一在如前之所云,无内省之 明;一则不知天下应以何道而后能动,乃无外观之识也。故愚以为,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 想。此如大纛一张,万夫走集;雷电一震,阴曀皆开,则沛乎不可御矣!阅书报,将中外事态略为比较,觉吾国人积弊甚深,思想太旧,道德太坏。夫思想主人之 心,道德范人之行,二者不洁,遍地皆污。 盖二者之势力,无在不为所弥漫也。思想道德必真必实。吾国思想与道德,可以伪而不真、虚而不实之两言括之,五千年流传到今,种根甚深,结蒂甚固, 非有大力不易摧陷廓清。怀中先生言,日本某君以东方思想均不切于实际生活。诚哉其言!吾意即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也。

今 人动教子弟宜立志,又曰某君有志,愚意此最不通。志者,吾有见夫宇宙之真理,照此以定吾人心之所之谓也。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 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也,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 道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其始所谓立 志,只可谓之有求善之倾向,或求真求美之倾向,不过一种之冲动 耳,非真正之志也。虽然,此志也容易立哉?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此又学之所以贵乎幼也。今人学为文,即好议论,能推断是非, 下笔千言,世即誉之为有才,不知此亦妄也。彼其有所议论,皆其心中之臆见,未尝有当于宇宙事理之真。彼既未曾略用研究工夫,真理从何而来?故某公常自谓: “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挑战”,来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挑战 与否,亦未可知。盖研究日进,前之臆见自见其妄也。顾既腾之以为口说,世 方以为贤者之言,奉而行矣,今乃知其为妄,宁不误尽天下!弟亦颇有蹈此弊倾向,今后宜戒,只将全幅工夫,向大本大源处探讨。探讨既得,自然足以解释一切, 而枝叶扶疏,不宜妄论短长,占去日力。阁下以为何如?

圣 人,既得大本者也;贤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也。圣人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叁界现象,如孔子之“百世可知”,孟子之“圣人复起, 不易吾言”。孔孟对答弟子之问,曾不能难,愚者或震之为神奇,不知并无谬巧,惟在得一大本而已。执此以对付百纷,驾驭动静,举不能 逃,而何谬巧哉?(惟宗教家见众人以为神奇,则自神奇之,如耶苏、摩哈默德、释迦牟尼。)

欲人人依自己真正主张以行,不盲从他人是非,非普及哲学不可。吾见今之人,为强有力者所利用,滔滔皆是,全失却其主观性灵,颠倒之,播弄之, 如商货,如土木,大亦不可哀哉!人人有哲学见解,自然人己平,争端息,真理流行,群妄退匿。

某 君语弟:人何以愚者多而智者少哉?老朽者聪明已蔽,语之以真理而不能听,促之而能动,是亦固然不足怪。惟少年亦多不顾道理之人,只欲冥行, 即如上哲学讲堂,只昏昏欲睡,不能入耳。死生亦大矣,此问题都不求解释, 只顾目前□米尘埃之争,则甚矣人之不智!弟谓此种人,大都可悯。彼其不顾道理者,千百年恶社会所陶铸而然,非彼所能自主也,且亦大可怜矣。终日在彼等心中 作战者,有数事焉:生死一也,义利一也,毁誉又一也。愚者当前, 则只曰于彼乎,于此乎?歧路徘徊,而无一确实之标准,以为判断之主。此如墙上草,风来两边倒,其倒于恶,固偶然之事;倒于善,亦偶然之事。一种笼统之社会 制裁,则对于善者鼓吹之,对于恶者裁抑之。一切之人,被驱于此制裁之下,则相率为善不为恶,如今之守节、育婴、修桥、补路,乃至孝、友、 睦、雍、任、恤种种之德,无非盲目的动作。此种事实固佳,而要其制裁与被制裁两面之心理,则固尽为盲目的也,不知有宇宙之大本大源也。吾人欲使此愚人而归 于智,非普及哲学不可。

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 悲之心以救小人。政治、法律、宗教、礼仪制 度,及多余之农、工、商业,终日经忙碌,非为君子设也,为小人设也。君子已有高尚之智德,如世但有君子,则政治、法律、礼仪制度,及多余之农、 工、商业,皆可废而不用。无知小人太多,世上经营,遂以多数为标准,而牺牲君子一部分以从之,此小人累君子也。然小人者,可悯者也,君子如但顾自己,则可 离群索居,古之人有行之者,巢、许是也。若以慈悲为心,则此小人者,吾同胞也,吾宇宙之一体也。吾等独去,则彼将益即于沉沦,自宜为一援手,开其智而蓄其 德,与之共跻于圣域。彼时天下皆为圣贤,而无凡愚,可尽毁一切世法,呼太和之气而吸清海之波。孔子知此义,故立太平世为鹄,而不废据乱、升平二世。大同 者,吾人之鹄也。立德、立功、立言以尽力于斯世者,吾人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也。

弟 对于学校甚多不满之处,他日当为书与阁下详论之。现届毕业不远,毕业之后,自思读书为上,教书、办事为下。自揣固未尝立志,对于宇宙,对于人生,对于国 家,对于教育,作何主张,均茫乎未定,如何教书、办事?强而为之,定惟徒费日力,抑且太觉糊涂。以糊涂为因,必得糊涂之果,为此而惧。弟久思组织私塾,采 古讲学与今学校二者之长,暂只以叁年为期,课程则以略通国家大要为准。过此即须出洋求学,乃求西学大要,归仍返于私塾生活,以几其深。怀此理想者,四年于 兹矣。今距一年之后,即须实行,而基础未立,所忧盖有叁事:一曰人,有师有友,方不孤陋寡闻;二曰地,须交通而避烦嚣;叁曰财,家薄必不能任,既不教书, 阙少一分收入,又须费用,增加一分支出,叁者惟此为难。然拟学颜子之箪瓢与范公之画粥,冀可勉强支持也。阁下于此,不知赞否若何?又阁下于自己进修之筹 画,愿示规模,作我楷法。
润之

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三日

Posted in 铁匠铺 | Leave a comment

税制变迁映射中国道路(ZZ袁剑独立评论)

 

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央政府果断出台了“积 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组合的宏观调控措施,以应对国内经济的大幅下滑。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确使得国内经济出现了 迅速的反弹,但在同时也滋生出诸多的隐患,如产能过剩、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的风险,以及经济复苏“重量轻质”的担忧。

公共财政应成为二次改革先行目标

其实积极财政政策,实质就是通过财政管道加大抽取力度,其结果是中国税收收入以反常的高速度年年大幅递增。而作为其代价,中国社会尤其是下层社会所感受 到的痛苦指数也以反常速度递增。但这些经由财政管道抽取的财富,却被以减免税、财政补贴的方式馈赠给了外商、大型国有企业,变成它们的利润,以及公务员群 体等特殊利益集团反常增长的福利。这种奇特的财政政策的唯一理由,就是拉动内需,支持宏观经济增长。不可否认,这种财政转移的确支持了宏观经济增长,然 而,公共财政不是首先用来满足公共福利需要,不是去首先解决具有人道敏感性的贫困问题,去解决日益紧迫的社会保障问题、公共教育问题、医疗问题,而是去支 持部分官员的政绩及合法性所要求的经济增长,去支持既得利益集团不断膨胀的财富需求,则十足地证明了公共财政已经变成特权财政,变成了既得利益集团予取予 求的私器。

应当说现在的改革局面要比1990年代好得多。现在中央政府已经积聚了相当大的财力,有能力来进行改革。但为什么就是改革不 动?例如社会改革,中国面临的问题不是缺钱,而是钱用不到社会改革上去。为什么?很明显,既得利益主导改革,他们不想把钱用到有利于社会大多数,尤其是弱 势群体的社会政策上去。

本来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给与中国一个机会来克服既得利益,从而使得中国的改革得到一个新机会。但是,既得利益有 效地利用了这次危机的机会来巩固他们本身的利益。政府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大部分流向了大型的国有企业。既得利益获得了一次机会,但改革则失去了一 次机会。

国内的非税收入在持续高涨,企业税负也有所恶化,目前财政“增支”促进经济增长的功效,也会被“增收”的紧缩效应部分抵消,从 而使积极财政政策丧失其政策本意。“增收增支”无非是将原属于居民和企业的收入变成了政府的收入;将原属于居民和企业的消费、投资,经政府部门之手变成了 消费、投资。政府部门征收、分配和转移更多的财政收入,不仅会造成极大的效率低下、贪污腐败的风险和财政资源的浪费,更会成为在经济低迷期中政府“扩权” 的工具。

政府依靠财政增收持续扩权的现象已成为近年的一个趋势。据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的研究,以1995年为起点,截至2007年的农 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6倍,而国家财政收入则增长了6倍左右!这就无怪乎目前国内民间消费占GDP的比重要远低 于美国,甚至俄罗斯、巴西等国了。在此过程中,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支配能力得以明显加强。

由此可见,虽然会在短期内,“增收增支”的财政政策会更加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复苏,但却会为长期经济增长带来很多潜在的风险,甚至有可能使经济改革出现倒退。

一般来讲,税收体制(尤其是累进制的所得税体系)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即对经济活动的过度繁荣和衰退萧条做出自动反应,从而达到自 动减轻经济波动的幅度。其中的原理在于,经济过度繁荣、通货膨胀时,由于税基扩大和适用较高税率的税基扩大,税收收入的增加将超过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抑 制需求的效果。反之,当经济萧条时,税基减少和适用较高税率的税基减少,就会使税收收入的减少幅度超过国民经济下降的幅度,则会抵消一部分因居民收入导致 的需求减少的消极效果。

观察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危机中的财政状况,正是遵从以上的逻辑。在“被动”的财政收入萎缩之外,“主动”的大规模 减税也是成熟经济体在面对经济下行时,挽救经济的一个有效手段。2008年初,香港特区政府便公布了总额高达400亿港元、惠及全港市民的减税和补助政 策;在2008年和2009年年初,美国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先后推出了约1000亿和2750亿美元的减税措施,普惠美国民众。可以想见,由于政府财政 收入的减少,这些经济体的民众和企业都要受益于税负的减轻,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下滑和失业增加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在中国,无论是2007年下半年 开始的通胀周期,还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下滑期,都未见政府出台普惠的、大规模的减税措施。显然,中国的税负较重,与民间消费低迷的情况,是密切 相关的。

因而,积极财政政策不仅应体现在“增支”上,更重要的是应该大规模减税。对中国政府来说,“减收”比“增支”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不仅能够减轻企业和民众本已沉重的税收负担,由此刺激民间消费和投资;还能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行政干预,推动政府的职能转型,以及国内的财政运行机制 模式向“公共财政”转变。

抽水式的财政分肥走到尽头

在中国迄今为止的30多年改革中,强劲和持续的经济增长一直是中国改革最显着的外部特征,不过,在这个不变的标准形象背后,中国经济的内部结构却在向一个相反的方向发生变迁。

从纵向上看,中国经济有三个吸取和配置要素资源的管道,形似三根动力巨大的水泵。它们分别是金融、财政、土地。可以很清楚的地看到,这三根水泵是直接深 入中国社会的最基层的。直到乡镇,都设有相应的管理机构,比如信用社、土地所、财政所。也就是说,这个社会生产的所有财富,几乎都在这三根水泵的控制和管 理之下,可谓一网打尽。而三根水泵的吸取能力之所以强大,则是因为它是靠国家政权以强力加以保障的。所以,只要国家愿意(这种意愿在公开场合经常表现为中 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治需要和政绩需要,在私下则主要是既得利益集团的财富和升迁欲望),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因时、因地的开动、调解水泵,用于对要素的抽取 和配置。

随着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深入,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另外一条隐性的抽取管道也逐渐成型。这就是那些直属中央或地方政府,利用特许垄断权力而形成的巨型国有企业。

以上四根主要的纵向管道,足以使中国政府体系对社会资源进行全面的控制,并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抽取和配置。这四根纵向管道的最上端是中央政府,在这之 下,依次分布着各级地方政府。以这四根管道为骨架,构成一个以中央政府为顶端的伞状结构。从最基层一直到中央政府,形似在管道上的一个个节点。接驳在这些 节点上的,则是围绕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垄断性行业而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各级政府从这四根管道上抽取资源,然后再横向配置给围绕他们形成的各种利益 集团和行业分利集团。很容易看得出,离各个节点越近,处于的节点位置越高,就越容易在资源配置及财富分配上占据有利的位置。这种伞状结构,既是中国经济主 要的资源配置渠道,也是这个经济体系主要的财富分配渠道。

作为这个伞状结构的顶端,中央政府无疑具有最强大的抽取能力。1990年代中 期之后,通过对金融权的回收,财政分税制、基础产业的纵向重组、以及2004年开始的土地权回收,中央政府摆脱了1990年代前期的被动局面,重新夺回了 资源配置权力。在这种新的资源配置架构下,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四根纵向抽取管道从容地抽取资源,然后横向地配置给各种利益集团和行业分利集团,或者以“点 贷”、“点投”的方式来推进其政策目标。比之于1990年代中前期,中央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控制权已经更加稳固也更加有力。

作为这种伞 状结构的第二层,省、市一级的地方政府曾经在1992年之后向中央政府的资源配置垄断权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从历史上看,中国许多民营企业就是在这场混乱 的争夺战中趁势发展起来的。分税制和国有银行控制权向中央的纵向回收,是这一场以宏观调控名义进行的争夺战的两项主要历史遗产。地方政府既然无心也无力挑 战这一新的利益分配格局,也就只能在这种既定的约束条件下,激励扩张自己的既得利益。这导致两个非常重要的后果,一是地方政府扩大税源,在总量上膨胀 GDP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在这个意义上,1990年代中期的改革直接激发了地方官员的惟GDP导向),另外一个则是加大了向下抽取的力度。在中央不断上 收财力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如法炮制,纷纷将有利可图的税种收归己有。层层抽取的结果,自然是县、乡级政府的日益严重的财政窘迫。这大致可以解释在1992 之后一直持续着的这样一种现象:省市以上机构的财力不断膨胀,而县乡一级则经常发不出工资。当然,县乡级政府不可能是这种层层抽取的最终的承受者,毫无疑 问,这种抽取压力最终将被转嫁给分布在广大乡村和城市的各种纳税人。而这种近乎压榨的“财政集中”到了资源匮乏的乡村和中西部自然就变成了野蛮的剥夺。

除了法定的财政管道之外,在新世纪之后,随着土地升值以及对土地价值的重新发现,地方政府又一次打破了中央政府的配置垄断,因为他们发现,土地可以用来 套取银行贷款,拥有了土地的配置权,就相当于间接的获得了银行的配置权。这其实就是2009年年底以来房地产调控的本源。地方政府利用土地争夺金融配置权 力的冲动,几乎又一次酿成了中央与地方的剧烈冲突。

作为这种伞状结构最低一层的节点,县乡级的政府虽然也是按照同样的手段加以抽取和配 置,但显然,它们可以使用的手段和可以抽取的资源都要贫乏得多。上面的抽取越是加重,县乡级面临的压力和由此引发的官民冲突也就越是剧烈。2009年地方 性群体事件频出正是县乡经济颓败土壤上恶之花。

在这种伞状结构中,每一个节点就是一个政治中心,而每一个政治中心,就是一个资源的配置 中心,中国的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的高度重合现象的原因即隐藏于此。当高一级的政治中心抽取得越厉害,表现得越繁荣,乡村及边缘地带就会同步表现得越衰败。 19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边缘地带及乡村加速衰败,与政治中心加速聚敛资源和财力的过程相当匹配。

从19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这种 伞状的抽取和配置结构逐渐成型并得到了巩固。然而,这种以各级政府为中心的抽取和配置结构,与现代市场经济的扁平型配置结构有着相当明显的差异。在扁平型 结构中,资源是按照价格信号横向流动的,但在这种伞状结构中,资源却是按照各级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政治意愿”信号以及与系统的亲疏远近来配置的。伞状结构 虽然保证了系统对经济的控制,保证了短期政策目标的达成,但却很难保证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同样达不到资源配置的公平。

不过,这一结构更 加深层的危机在于,它可能代表了一种自我加强的,无法退出的财富分配结构。事实上,透过伞状的配置结构,一条清晰的财富分配线已经跃然纸上。围绕省、市政 府以上节点所形成的利益群体,是这个社会的上层,而这之下,则是这个社会的中下层。上层之间是一种带有熟人性质的精英互惠经济,而下层则是一种主要建立在 自由劳动力基础上并以此为特点的相当野蛮的市场经济。这样,一种整体性的寻租结构实际上就出现了。上层的精英互惠经济通过金融、财政等手段对中下层的市场 社会进行抽取,然后维持其低效率的自我循环。这种二元性的寻租结构的本质,其实是一种通过政治强制而进行的剥削。而其之所以得以维系,就在于体系内对要素 资源和政治权力实施了不容挑战的垄断。

财富再分配考验财政变革

地方财政能力的极 大化扩张,这个贯穿于改革全过程的利害计算,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强大引擎。中国2009年重新开始且至今没有结束迹象的投资热就是一个明证。然 而在其背后,浮现出的是困扰中国的政治问题——拥有太多资源且完全不受约束的政府体系。要想根治这个问题,技术和经济手段恐怕无济于事。更为吊诡的是,经 济高速增长本身正是中央对各级地方政府提出的政治要求。所以在遏制地方府过度投资方面,中央政府不可能走得太远,它只能在足以保持社会稳定的增长速度与防 范金融风险之间走钢丝。这是一个维持了30多年的脆弱平衡。

种种迹象表明,这个脆弱的平衡游戏正在趋近终点:地方政府开始大规模的利用 土地投机来强行推进经济增长的事实已经说明,政府手上可资利用的要素资源已经趋于枯竭。因为,土地是各级政府系统以全能方式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后可以任意使 用的要素资源,一旦这个资源被掐死或者消耗干净,政府强制型的经济增长就将无法维系。这暗示已经维持了30多年的以政府投资为主要特点的经济增长模式正接 近油尽灯灭之时。

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能用什么东西来取代经济增长的这个引擎?如果经济失速真的发生,放在中央政府面前的就只有两条 路,要么继续强行维持原有的经济增长路径,这意味着放任各级政府的不智投资,要么以巨大的政治意志忍受经济突然失速所带来的社会痛苦,并开始中国社会的全 面转型。但其中任何一条都可能引发难以预测的风险。前途的确非常凶险。

很明显,中央高层是意识到问题的严峻,在2009年年底的中央经 济会议上,提出要把调结构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然而在中国,这种经济调整将首先意味着作为源头的分配结构的调整,意味着与分配结构共生的政治结构的调整。没 有这种调整,中国经济结构就很难有实质性的调整。在30多年的改革中,中国的分配结构按照政治“意愿”被不断深化,已经相当体制化。对这种分配结构进行外 科手术,无异于又一场革命。

留心观察不难发现,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人在各种场合不断强调,要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但无论从产业结构 还是从增长模式来看,收效甚微,中国经济深深地卷入了一种无法退出的结构锁定状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在相当程度上,政治结构决定了分配结构,分配结构决 定了经济结构。严重的贫富悬殊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结构畸形只是政治不平等经过一连串中间过程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最后结果。当现存的经济结构无法支持进一步 的经济增长的时候,经济对政治的倒逼效应就会开始。这种倒逼效应是以激烈还是以温和的方式展开,则取决于政治结构的适应能力。在这一点上,无法乐观。

来源:南风窗

Posted in 铁匠铺 | Leave a comment

袁剑:中国房地产多头利益集团正在瓦解[转载]

任何一位期望房地产价格下跌的人,只要愿意了解一下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力量对比,他一定会感到沮丧甚至绝望。

左右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力量

在中国房地产巨大的泡沫游戏中,处于多头一方的,都是当今中国最为显赫的力量。在这些力量中,位列首位的是各级地方政府。无论是出于官员政绩,还是地方财政及GDP的考量,中国各级地方政府都有最大的激励推动中国房地产泡沫的不断膨胀。可谓中国房地产的死多头。

其中理由无非利益二字。这也是为什么金融危机之后,中央政府稍有政策松动,各级地方政府便“雷厉风行”,密集出台各种房地产刺激政策的原因。出于同样的理 由,在2010年中央政府开始抑制房地产泡沫的时候,各个地方政府则是虚与委蛇,能拖则拖。今年以来,出于某种特殊的政治需要,虽然也有个别地方大员祭出 住房消费税之类的举措,颇有一点对房地产泡沫大开杀戒的势头,但地方财政对土地泡沫的巨大需求使然,个别地方官员对房地产泡沫的特殊态度,至多能起到某种 政治宣示的作用。可以判断,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一天不结束,地方政府就始终是推动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死多头。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现行的政治架构中,地方政府只享受房地产泡沫所带来的利益,却丝毫不承担泡沫破裂的责任,是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在推动房地产泡沫过程中毫无顾忌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房地产的泡沫游戏中,与地方政府利益高度一致并结成稳固同盟的另外一只多头力量,是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商。在这些房地产商中,虽然各有各的 算盘,但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价格泡沫,泡沫越大,他们赚得越多,即便冷静如王石者,恐怕也不会与泡沫过不去。说归说,长远利益归长远利益,短期暴利毕竟不是 坏事。至于泡沫破裂谁来兜底,地方政府尚且不顾,唯利是图的房地产商们又何须替古人担忧呢?所以,只要可能,他们就会采取诸如信息欺诈、游说政府等一切可 能的手段,为房地产泡沫火上浇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一直以私营企业为主的房地产商队伍中,近年来杀出了一路黑马:央企。

由于在资金成本及实力上的特点,以及在人事上与中国现行政治架构的特殊勾连,央企的加入,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带来了重要的变数,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空前的软约束化。与一般的地产商不同,央企的管理者们,完全不需要为房地产泡沫的崩溃承担任何个人损失,短期的泡沫越大,对他们越有利。在所有的房地产公司中,央企最有动力推动房地产泡沫的膨胀。

不止于此,今日央企的软约束已经远不止事后的免责,而更在于它们在事前对政策的游说,这种政策的游说也绝非局限在传统的部门范围,而是直及货币政策。任何资产泡沫,追根究底都是货币问题。影响货币政策,实际上也就影响了资产泡沫的源头。

去岁以来,中国一反其他新兴经济体逐渐紧缩之势,货币政策欲紧还松,态度暧昧,虽不能完全归于央企之功,但与它们对政策钳制显然也有莫大关联。放眼经济领域,最大的软约束,莫过于货币政策之软约束。其结果自然是货币充斥,价格腾涌,全民买单收场。在一年多来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央企房地产异军突起,在泡沫面前全无惧色,频频刷新地王纪录,实在是其来有自。而这也正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特色之一

对于这些后起之秀,老牌民营房地产商们可谓亦喜亦忧。忧的是,他们可能挤占自己的市场机会,喜的则是,这些不要命的官商毕竟在市场摇摇欲坠之际,延长了泡沫周期,为他们壮了胆撑了腰。

不过,如果仅仅只有地方政府、房地产商的做多热情,没有银行一边倒的信贷支持,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恐怕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烈火烹油,日剧一日。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银行(3.62,-0.03,-0.82%)业在靡费数万亿公帑救助之后,得以幸存。以迄于今,不仅市值独步全球,而且在风 险管控、经营管理方面据说也已脱胎换骨。而最近几年我们看到的事实则让人忧从中来:中国耗资巨大的银行改革成果,很有可能是一个假象。中国银行业不仅业务 高度同质化,其最终的责任约束,似乎仍然无从谈起。短期利益依然是那些调动频繁的行长们的最高利益。在利差收入还是中国银行业绝大部分利润来源的情况下, 多放贷则多获利,于是,各大银行蜂拥放贷,一举而促成中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信贷狂潮。

但一旦周期翻转(现在看来,这种概率正在变得越来越大),中国银行业无疑又是坏账如山。这种悲剧在金融史中俯拾皆是,在中国更是十年前刚刚发生的故事。但短期利益所系,似乎没有人相信悲剧会重演,他们宁愿相信,中国的经济以及房地产将是历史上的特例。

中国金融业乃是技术精英云集之地,本应在市场狂热之时表现得更为理性,但他们在近几年的表现,让人又一次看到了,泡沫的狂热会在何种程度上摧毁一个民族的理智。

不过,我不太相信中国金融业全是这般见识浅陋之人,我以为他们更加隐蔽的算盘是:反正银行也不是我的,最终大不了中央银行或者中央财政再次兜底(实际上是 全民买单)。银行家个人的责任都可以归咎为所谓系统风险而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只要宏观形势暂时不翻转,房地产短期内不崩盘,争先恐后放贷争取短期利润 就成为唯一理性的行为,而那些审慎经营的银行看上去就更像是一群自以为是的书呆子。

如此博傻,夫复何言。

要而言之,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竞相向房地产业放贷,推动房地产泡沫的不断腾升,都符合银行家们的利益。如此制度约束,中国银行业不成为房地产的多头反倒可能是咄咄怪事。

在中国房地产格局中角色最为微妙的是中央政府。由于中央政府对中国经济、社会负有广泛和最终的责任,他们对房地产的考量变得空前复杂,其处境也变得相当痛苦。

一方面,他们需要房地产拉动经济。另一方面,不断腾升的房地产价格所引起的广泛民怨却在不断升温,更为要命的是,随时可能破灭的房地产泡沫将彻底毁掉中国 的金融系统并引发经济休克。这两种主要的厉害计算左右着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其最终决策取决于他们这种计算结果。

毫无疑问,在过去的很多年中,虽然房地产已经逐渐导致了系统性的民生问题,但其对中央政府的正面价值显然大于其负面价值。这也是中央政府尽管不断出台各种抑制泡沫的政策,但却始终不敢下重手的原因所在

及至金融危机,出于反危机之需,房地产更是万千宠爱积于一身,中央政府不得不重新出台刺激房地产的各种政策。直到目前,中央政府的官方态度仍然是“保持房地产的健康、稳定”。

在这一点上,素以坦率鲁莽著称的任志强先生的看法,的确相当精准。他几乎不放过任何机会纠正媒体对中央政府态度的错误解读:政府从来没说要打压房地产,只是希望房地产价格稳定。任志强先生的话翻译一下实际上是说:别看中央政府叫唤得厉害,他们仍然是我们潜在的多头同盟军

纵观近十年来中央政府在房地产上的作为,虽然表现摇摆,态度暧昧,但如果将其归于多头一方,虽不中亦不远也。

有趣的是,中央政府这种反反复复、投鼠忌器的政策表现,不仅没有抑制住房价,反而造成了广泛的错觉。在这种错觉中,中央政府的政策是唯一能够左右房地产价 格的因素,所有的下跌都是中央政府的打压政策而不是市场本身的力量所导致的。于是,房地产投机者与市场的博弈变成了他们与中央政府的博弈。

不幸的是,中国房地产的投机者们早就看透了中央政府的底牌:出于GDP的需要,中央政府即便暂时抑制房地产投机,也不会将房地产往死里整。所以,一旦中央 政府出台抑制房地产泡沫的政策,投机者们则祭出托字诀,坐等中央政府的下一次妥协。在这样一种意志的较量中,过往十年的记录表明,形形色色的市场投机者们 几乎完胜。在这个意义上,中央政府屡次房地产调控实际上起到了某种相反的助涨作用并延长了泡沫的时间

在过去十余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以及那些拥有大量低成本住房的各类、各级官员,结成了一个相当稳定的多头利益集团。而唯一能够与之抗衡的中央政府,实际上也一直受制于经济增长之紧箍咒,屡屡臣服于这个集团

所有的多头力量都已满仓入货

反观空头一方,仅仅只剩下那些尚未首次置业的年轻人以及进城的农民工了。这个阶层在中国目前的政治格局中,几乎可归为最弱势之列,其政策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这种力量与强悍无比的房地产多头相搏,无异于以卵击石。

而即便是这些人,一旦他们买房之后,他们就会立即转变为多头一方。毕竟,又有谁愿意自己的资产缩水,甚至变成负资产一族呢?

如此看来,除了那些在现行房价下已经彻底沦为看客的潜在购房者之外(颇有创意的中国房地产商们为他们发明了一个颇具羞辱性的别名:刚需),中国的房地产市 场已经出现了净多头格局。所有的利益主体都坐等某种神秘力量推动房地产价格不断泡沫化,从而从中渔利。以这样的力量对比,不少人可能真的相信:中国的房地 产真的会涨到天上去。

然而,有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当一个市场全部都转变为多头的时候,市场实际上已经处于高度危险之中。换言之,市场反转的时候可能越来越近。

其中道理非常朴素:所有的多头力量都已经满仓入货,再也没有新的资金可以推动价格继续上涨。当那些刚需们被迫追涨蜂拥入市的时候,中国房地产的多头力量正在逐渐被耗竭。在这方面,迹象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

有数据显示:中国的首次购房者的年龄正在快速降低。在北京,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已经下降到27岁。这个远远低于其他国家水平的数据表明的是,中国房地产 市场的购买力正在被迅速耗尽。当很多被认为不该买房的人都在买房的时候,难道不是一个牛市接近终点的有力证据吗?这就正如当不该买股票的卖菜老太太都在买 股票一样,将被熟练的投资者视为市场噩耗。

顺便要提到的一个信号是,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最为决绝的空头——一位叫“牛刀”的先生,最近也已经向多头投降。开个玩笑,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将牛刀先生视为市场一个灵敏的反向指标。

多年之前,我的一位朋友在谈到股票市场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相当有趣的比喻:市场必须有摩擦力,如果失去摩擦力,市场就会飞出去。而飞出去的结果就是重重地 跌落。从这个视角观察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银行、房地产商以及形形色色的投机者们万众一心、合力做多的2009年,与之何其相似乃 尔?2009年的中国房地产难道不是真的飞出去了吗?

一种看上去不可一世的力量,毁灭他们的往往是他们自己,世事如此,言之可叹。

牛市终结之年

凭借逻辑上的证据(包括中国房地产的空置率、自有住房率、租售比、房价收入比,尤其是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前景)以及市场经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房地产在2009年的放量暴涨,已经耗尽了这个市场绝大部分多头力量。这一年将是中国房地产市场长达十二年牛市的一个终结之年

而当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种种表现,不过是其在顶部的最后挣扎。接下来的将是一次漫长的、惊心动魄的下跌。

如果你想知道那会是什么景象,2008年中国股票市场就是一个标准的蓝本。

鉴于中国房地产价格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严重透支程度,在我看来,中国房地产几无软着陆的可能,而很有可能是一场雪崩。

在论述人类的农业及畜牧业革命时,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这不仅是技术的革命,更是人类由此获得了一种美德,人们已然认识到:“他们无论怎么饥饿,也绝不能 吃光种子或杀掉为他们提供奶水和补充畜群的母牛、母羊和母山羊。”而中国今天的房地产市场似乎已经根本背离了这一文明得以延续的美德。

在牧场被啃光、只剩下那些凶猛的动物的时候,猛兽之间的相互撕咬就可能成为它们生存下去的唯一办法。这大概就是所谓市场的力量。目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这样一场战争的边缘。

2005年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房地产套牢中国》,意思是说,房地产作为一个奇特的行业,已经将中国的强势利益集团紧紧捆绑在一起进而也将中国经济的命运捆绑在一起。5年多过去之后, 这种捆绑不仅不见放松,反而更加紧密(我相信已经有人透不过气来)。

如果说那个时候这还仅仅是一种趋势,那么现在房地产可能已经真正套牢了中国。房地产,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死结。不过,西谚云: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中国房地产的死结也会因为利益的分野而被打开。

天平正在向另外一面倾斜

如前所述,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取决于房地产泡沫给他们带来的价值。不用我算,在前面十余年,房地产给中央政府带来的正面价值远远大于负面价值。但此一时彼一时,眼见泡沫愈大,金融愈危,民怨愈盛,中央政府的算盘就可能打得不一样了。

对于中央政府而言,房地产拉动经济的作用虽然仍不可小觑,但也不是完全无法替代,比如多建廉租房,也同样可收拉动经济之功,况且在经历十数年的高速增长, 自有住房率已经接近90%的情况下,房地产究竟还有多少拉动经济的潜力实在令人存疑。更为重要的是,房地产所引发的政治信任以及所带来的政治损失,正在变 得越来越难以承受。

显然,利弊权衡之后,天平正在向另外一面倾斜。我的判断是,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正在从最初的积极 鼓励到前几年的被动支持,开始转变为今天的中性。用官方语言表述就是,“保持房地产的健康、稳定”。在2010年,中央政府在年初及9月30日连出重手抑 制房地产价格,即是这种态度转变的明确信号。虽然我也相信中央政府态度仍然可能出现反复,但随着房地产泡沫日长夜大,这种概率会越来越小。与此相反,坚决 抑制的概率却变得越来越大。投资之大势者,此之谓也。时移世易,房地产曾经稳如磐石的多头利益联盟显然已经出现裂缝

不过,在我看来,中央政府的态度并不是决定房地产走势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任何资产泡沫说到底都是货币现象。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相当有把握地判断,中国房地产泡沫已经走到尽头,处于盛极而衰的转折点上。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于反危机之需,敞开货币闸门,货币供应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是:中国M2与GDP之比已经达到 180%,远远超过美国的60%,广义货币的总量M2在2010年8月份达到68.7万亿元,竟然超过美国10万亿元左右。如此洪水猛兽般的货币态势,难 道我们还能指望货币政策继续扩张吗?虽然,疯狂的货币扩张在美国似乎没有引起通货膨胀,但不管美国、日本如何,也不管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出现了 哪些我们不知道的变化,作为一动而关乎天下社稷的政治家,货币供应与通胀之间关系的传统训诫,恐怕也不能完全掉以轻心。

显见的事实是,中国的CPI正在以超过所有预测者的速度逐月攀升。温家宝总理10月初在接受CNN采访时,明确将腐败及通胀列为威胁政权的两大因素,实际 上已经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趋势。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迹象是,中国领导人似乎已经准备接受更低的GDP增长速度。这显然意味着更加稳健和更加审慎 的货币政策。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中国货币当局出于某种短期的政治利益而变成亡命之徒,更加疯狂地开动印钞机。但果真出现那种情况,讨论房地产恐怕已经没有必要了。

空头就要出场了

明乎此,我们就能明白,从今往后,中国的货币政策将逐渐趋紧,甚至在某些时候会骤然收紧。渐紧是大趋势,剩下的只在于程度及速度。于此,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趋势已经基本清晰。在这里,那个一直沉默和隐身着的空头就要出场了。

在整个房地产的泡沫游戏中,似乎从来就没有明显的受损者,只要房地产上涨,所有房地产的参与者几乎都能获利,所谓多赢格局,莫过于此。如此好事,何乐而不 为?或许正是由于这种考量,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曾放言:房地产下跌对谁都没有好处。(顺便说一句,这是我听到的关于房地产最无知的判断之一)然而,事实果真 如此吗?天下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事实上,房地产泡沫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全民货币购买力的损失来支付的。为了人为延续泡沫而放任货币滥发的今日中国,情况 则尤其如此。以全民货币贬值为代价向某些特定市场主体无偿支付暴利,这种游戏无论如何是难以长期持续的。

当市场投机者们察觉并确认,市场最为重要的多头开始转向以及货币政策将真的开始从紧的时候,市场的螺旋式下跌就开始了。房地产市场的各类投机者们,一直被 媒体妖魔化为一种可憎的形象,但实际上他们是一种中性的力量,涨时助涨,跌时助跌。他们从来不站在任何人一边,也从来没有所谓长远利益。人们或许很快就会 看见,他们是如何怀着惊恐的心情摧残他们昔日的多头同伴的。

一场相互践踏的熊市大幕,正在拉开。中国房地产——这个曾经催生过无数富豪,吸引了无数聚光灯的销金之窟,很快就会上演一幕剧情完全相反的戏剧。与这个剧情对应并作为背景的,是中国经济政治的又一次艰难转型。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党国专制的官僚体制

1948年蒋介石《在戡乱建国干部训练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说:“自抗战胜利以来,本党在社会上的信誉已经一落千丈……老实说,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党都 没有我们今天这样颓唐和腐败,也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的。这样的党,早就应该被消灭,被淘汰了。”

(《先总统蒋公全 集》第2 卷,第1899页,台北正中书局1978年版)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8yrs. old kid with amazing basketball skill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无题 from 沙梨熊

       革命精义竟何在,不靠理念靠文宣。
  文宣奥义又何在,关键在于会撒盐。
  听众若是工字头,叫声师傅听俺言。
  深情握住长茧
手,共把主席来怀念。
  当初虽然工资少,福利待遇保周全。
  领袖和咱心连心,工人阶级有尊严。
  事到如今可倒好,改来革去
没下限。
  房改下海没咱份,改制下岗咱在前。
  临了还得被搬迁,无依无靠过晚年。
  
  听众若是阿土伯,叫声大哥
听俺言。
  世间万苦人最苦,尤数俺们种农田。
  春耕秋收牛马力,一年四季不得闲。
  种子化肥连贷款,村里截留乡上捐。
 
 年终到头算一算,能够剩下多少钱。
  若说进城把工打,更是心酸日角艰。
  不是工地三班倒,就是门口做保全。
  每月不过千
把元,还得遭人来白眼。
  老板别墅带花园,咱住工棚过冬天。
  城里孩子上学去,咱家孩子没书念。
  想到这里心发痛,真想大
声问苍天。
  
  听众若是国防绿,叫声班长听俺言。
  当兵不过三五年,转眼就要到复员。
  你可想把士官升,那靠关
系和塞钱。
  连长营长指导员,僧多粥少梦难圆。
  就算你能留得住,每隔两年筛一遍。
  再看周围各种事,多少不平入眼帘。
 
 头头吃饭有包间,还有女兵来陪练。
  咱们丘八可倒好,馒头蛋汤炒肉片。
  三餐全是一个样,饭前还得把歌练。
  操练辛苦不
用说,救火救灾冲在先。
  不惜命来不怕险,一心想把功劳建。
  谁知待到记功日,头头全在你前边。
  他动嘴皮获升迁,你说自
己冤不冤。
  
  听众若是四眼仔,叫声同学听俺言。
  爹娘供你不容易,自己要有主意先。
  大学四年一转眼,很快就
到毕业前。
  一等留洋见世面,二等考上公务员。
  三等留校当助教,四等还可去考研。
  五等六等剩下你,毕业失业一线间。
 
 哪怕留在城里边,得对老板陪笑脸。
  租房得要精打算,水电煤气都是钱。
  家乡亲人若相问,还得强装欢笑颜。
  多少辛酸多
少苦,把泪流在心里面。
  
  
  听众若是江湖道,叫声朋友听俺言。
  虽说咱混道上边,也把义字摆中间。
 
 雷子说咱偷拐骗,可他自己才是奸。
  朝阳菜淡宣武咸,炮局窝头难下咽。
  总想有天请他客,让他尝尝苦辣咸。
  各位听众心
里亮,再来听听古人言。
  人生短短数十年,不信鬼来不信仙。
  事业前途在自己,不如一齐赌明天。
  
  说完文宣说
组织,这是胜负一关键。
  散步布阵有门道,老弱妇孺推在先。
  中间抬出神主牌,纠察维持在两边。
  主力后头来压阵,通知美
记挂互联。
  口号喊声要洪亮,喇叭声音震破天。
  劲歌金曲要会唱,效果赛过好讲演。
  民工喜听思乡曲,工友喜欢想当年。
 
 学生齐唱要雄壮,大兵爱听女声甜。
  黑皮要是想围堵,没把同胞齐上前。
  女孩发嗲大娘劝,女人天生会表演。
  要想长久来
坚持,帐篷饮食铺盖卷。
  
  
  黑皮要是想开练,那就陪他练一练。
  头戴骑手遮面盔,穿鞋要选轻灵便。
 
 雨衣要比棉衣好,远防水来近防电。
  医用口罩需戴牢,可防吸雾泪涟涟。
  手中还得有家伙,不然吃亏在眼前。
  一棍二瓶三
石子,全球通用老三件。
  拐棍木铁都适宜,石子要检大而圆。
  瓶中来把黑金灌,浸上棉条把火点。
  测距要准心要稳,出手要
呈抛物线。
  他要摆出龟甲阵,你就祭出穿云箭。
  花炮烟花斜平射,千军万马难再连。
  看他队伍一松散,瓶手在后棍在前。
 
 还有就怕碰狼犬,要是咬住打鼻尖。
  他若拒马来拦路,板车开路垫湿棉。
  
  
  要是黑皮换绿衣,首要任务听他
言。
  再找同乡去搭话,闲话家常用方言。
  就算不能劝转圜,也能争取一时间。
  注意附近有无车,尤其面包掩着帘。
 
 不惜代价要拿下,指挥就在车里边。
  到时群龙无了首,容易柔情再攻坚。
  人心都是一样理,西瓜总会偎大边。
  
 
 
  所有功课都做好,剩下命运交给天。
  成功就能入府院,不成就去坐牢监。
  上山心态需准备,听俺报报规矩先。
 
 见到绿衣叫班长,碰到黑皮要报告。
  同号关系要搞好,老老实实过囚年。
  思想觉悟要提高,狠斗自由一闪念。
  要你蹲来就
跪下,千万不可把头偏。
  别拿自己当个人,不然苏秦背宝剑。
  别和肚子过不去,鼻饲导管开胃钳。
  唯一指望在友邦,保外就
医见蓝天。
  养好身子住好院,再和庄家续前缘。

Posted in 方圆之间 | Leave a comment